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赞新
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镇卫生院 湖南邵阳 422206
胆石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胆道系统良性病变,结石长期作用于胆囊黏膜可诱发慢性胆囊炎,若结石嵌顿则易导致急性胆绞痛、化脓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1]。目前,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有症状胆结石的根治性手段,临床常用术式包括传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小切口手术凭借术野清晰、操作直接等特点 [2]。但其需在右上腹做 5-8cm 切口,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较长。而腹腔镜手术则以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迅速成为主流术式 [3]。本研究拟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 2023 年 6 月至 2025 年 3 月我院接诊的 60 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42-68 岁,平均(5 5.32±3.17⋅ )岁,结石类型:单发结石12 例,多发结石18 例;合并慢性胆囊炎 17 例,高血压 8 例,糖尿病 5 例。对照组,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42-67 岁,平均(54. 50±3.23 )岁,结石类型:单发结石 13 例,多发结石 17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6 例,高血压9 例,糖尿病5 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纳入标准:满足胆结石诊断标准,经腹部超声、CT 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确认胆囊内有结石;存在反复发作胆绞痛、合并慢性胆囊炎等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胆囊癌、胆管结石或胆道畸形;患有心力衰竭、肺功能不足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接受过腹部手术。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度 3-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束,切开腹直肌后鞘与腹膜进入腹腔内;用拉钩牵开腹壁,生理盐水纱布推开大网膜及肠管,显露胆囊,若有轻度粘连,用手指钝性分离;用止血钳提起胆囊颈部,解剖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用 4 号丝线双重结扎后切断;从胆囊底部向颈部剥离胆囊,胆囊床渗血处用干纱布压迫止血或电凝止血;检查无出血、胆漏后,逐层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及皮肤用丝线间断缝合,覆盖无菌敷料。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于脐缘做1cm 弧形切口,逐层切开至腹腔,插入 10mm 穿刺套管,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维持腹腔内压力 12-14mmHg,置入腹腔镜后探查腹腔情况,确定胆囊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状况及是否存在胆管变异。在剑突下 2cm 处做 1cm 切口,右锁骨中线与右肋缘下 2cm交点处做0.5cm 切口,分别插入相应套针及操作器械(抓钳、分离钳、电凝钩);用抓钳提起胆囊底部,显露胆囊三角,电凝钩仔细分离脂肪及粘连组织,明确胆囊管、胆囊动脉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避免损伤胆管;用止血夹 k 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远近端各 1 枚),确认无出血后,用电凝钩切断胆囊管及动脉;从胆囊床剥离胆囊,将胆囊装入标本袋,经脐部套管针孔取出;检查术野无出血、无胆漏后,放出腹腔内二氧化碳,拔除套管针,切口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覆盖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并发症方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黄疸、胆瘘等并发症,比较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百分比表示研究中计数资料,完成卡方值检验,(平均数 ± 标准差)用以表示研究中计量资料,实施t 值检验,在 P<0.05 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对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23.0 软件。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P<0.05 ,如表1。
表 1 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如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民众饮食结构出现明显改变 [4]。城市人群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存在作息紊乱、饮食无度、缺乏运动及不吃早餐等问题,致使胆汁无法按时排入肠道,在胆囊内持续浓缩淤积。同时,部分人体重超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偏高,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胆结石发病率上升。作为胆道疾病中高发的一种,胆结石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阻碍胆汁正常排泄,导致胆囊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还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感 [5]。所以,对于符合手术切除条件的患者,应尽早实施胆囊切除术,以此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能力,提升胆囊的收缩、舒张功能,降低胆结石疼痛感。过去,临床多采用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尽管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迟缓、住院周期长、医疗费用增高等弊端 [6]。而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有效克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缺陷,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腹部瘢痕细小,不会对外观造成影响。经此次研究了解到,观察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且对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可进一步证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相较小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势更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可做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樟琦 , 简以增 , 廖霁婷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意义及有效率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3,42(7):52-55.
[2] 陈铁 . 胆结石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28(14):41-44.
[3] 梅志波 . 探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92):43-44.
[4] 罗勇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健康必读 ,2021(14):39.
[5] 王琳 . 小切口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4(1):81-82.
[6] 陈卫军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效果 [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