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用于精神科交班的价值
黄雅颂 余春燕 欧阳少维 李华军 萧浩枫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的紧密协作和高效沟通是影响患者护理质量和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晨交班模式主要依靠医护人员口头汇报患者病情、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信息,医护人员分别进行交班,信息传递环节较多且缺乏标准化流程,往往存在医护信息传递不畅、沟通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有时还因医护信息不对称、口径不一致给患者造成困惑,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现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沟通方式(即 SBAR 沟通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节省工作时间。近年来,医护一体化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模式通过将医生和医护人员的交班工作统一进行,旨在改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提高协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3]。已有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某些专科病房中取得显著效果,在普外科病房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并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 [4],但在精神科的应用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 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用于精神科交班的价值,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安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保障精神科医疗质量和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 2024 年 9 月 ~2025 年 3 月某精神 名医护 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2.39)岁;平均工龄(3.39±1.06)年;学历 32 人,男性16 人;平均年龄(33.23±2.28)岁; ;护士40 人,医生8 人;两组每周随机抽取2-4 学意义 (P> 0.05)。纳入标准:①自 程和护理要点,能够独立完成常 ③ 不记名满意度评估;②妊娠期或孕期妇女; ③TH×#×<2 请病假、事假等累计超过1 个月。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晨交班模式。每日晨交班时,夜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出入院情况、病情变化、治疗护理措施等进行口头交班,带领交班医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查看患者的皮肤、管道等情况;医生在办公室以口头形式汇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独立交班;医生查房时,医护人员向医生汇报患者护理情况和问题,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提出指导建议。
实验组实施基于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组建医护一体化交班团队。每个精神科病房护理小组由 1 名医生和不少于 3 名的护士组成,小组固定管理一定数量患者床位,小组内人员相对固定,共同负责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2)设计 SBAR 病情汇报模板。依据 SBAR 沟通模式,制定适合精神科患者的病情汇报模板。其中,“S”包括患者床号、姓名、目前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基本信息; *B′′ 涵盖患者入院诊断、病史、治疗经历等; *A′′ 是对患者目前病情的评估,如症状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潜在的风险因素等;“R”则提出针对患者病情的护理建议、治疗方案的调整建议等。(3)实施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流程。每日晨交班时,由夜班护士根据 SBAR 病情汇报模板对病区整体患者出院、入院、病危、病重、手术患者数量等情况进行简要汇报;随后,各小组依次对本组分管的重点患者进行详细汇报,如新入院、急危重症、有特殊病情变化、有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医生在汇报过程中补充相关诊疗信息,与医生共同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护理重点。交班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随时提问、讨论,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4)床旁交接班。汇报结束后,护理小组共同前往患者床旁进行现场交接。责任护士向接班医生和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饮食状况、服药情况等,医生则对患者进行简要查体,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对于有特殊风险的患者,如有暴力倾向、出走风险等,医护人员共同制定防范措施,并向接班人员详细交代注意事项。(5)定期培训与反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 SBAR 沟通模式和医护一体化交班流程的培训,医护人员对交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进行互相反馈,及时对交班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以上两种模式均分别实施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安全态度。实施 3 个月后,使用中文版安全态度调查问卷(C-SAQ)[5] 比较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变化,C-SAQ 包括团队合作(6 个条目)、安全氛围(7 个条目)、管理感知(4 个条目)、工作满意度(5个条目)、工作条件(5 个条目)和压力感知(4 个条目)6 个维度,每条目采用 5 级计分法,1 分表示“非常不认同”,5 分表示“非常认同”,得分与安全态度呈正比。②交班时间。实施 3 个月后,专人记录全体医护人员每日交班所需时间,从办公室集体交班开始到床边交班结束止。③交接班质量。实施 3 个月后,采用汉化版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6] 对医护人员交接班质量变化进行比较,包括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与、增进监督 / 合作 / 责任等 5 个维度,共 17 条目,1 分与 5 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与“非常同意”,NASR 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4,总分为 17~85 分,得分与交接班质量呈正比。④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知识技能、医护合作度、护理措施落实度等,“是”为 1 分,“否”不计分,总分100 分,发放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总分 ⩾80 分为满意,60 分≤总分 < 80 分为一般,总分 < 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满意例数占比+ 一般例数占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 SPSS 26.0 分析,平均值 ± 标准差(
)代表定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例(n)、率(%)代表定性资料,组间差异分析采用 X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安全态度比较
实验组 C-SAQ 中的团队合作、安全氛围、管理感知、工作满意、工作条件、压力感知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交班时间、交接班质量比较
实验组交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NAS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护士与医师的沟通质量 评估能力 意识 。SBAR 模式助力医护人员精准传 进而推动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作条件、压力感知安全态度方面具 明确 也意识到只凝聚力[9]。安现危险因素,实现 期组织培训课 对管 理层的支护人员对工作的满 降低因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 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后医护人员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提高,且交班时间明显缩短,易获得交班医生的较高满意度,该结果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1],说明该模式可明显改善护理交接班速率与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传统交接班模式下,医护人员汇报常流于表面,内容不准确、不全面、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缺乏专业术语,对护理问题思考不足,导致接班者难以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延误护理工作[12]。基于 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全面分析评估患者信息,高度概括现况及潜在需防范的风险,不仅能确保交班内容精准扼要,助力接班者快速把握病情,也能避免责任不明、内容不全等问题,从而提升交班速率,提升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且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可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医患理解与配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 SBAR 标准化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用于精神科医护人员交班可明显改善医护人员安全态度,提升交接班效率与质量,且获得医护人员较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虞凯 , 徐凯 . 基于民法典的医患沟通标准化流程探析 [J]. 现代医学 ,2024,52(Z1):237-242.
[2] 虞凯 , 田侃 , 喻小勇 . 基于标准化流程的医患沟通管理模式探索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5,32(2):57-61.
[3] 李 婷 婷 , 邵 蕾 . 医 护 一 体 化 模 式 对 提 高 手 术 室 护 理 质 量 的 影 响 [J]. 国 际 护 理 学 杂志 ,2021,40(8):1351-1353.
[4] 郑丽 , 王光华 , 鲁晶晶 , 等 .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住院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河北医药 ,2022,44(10):1594-1597.
[5] 邓晓晓 , 席修明 , 崔颖 , 等 . 患者安全文化评价中文版中安全态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J]. 医学与社会 ,2015,28(10):57-60.
[6] 林燕平 , 邱金花 , 林宁 , 等 . 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测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50(4):404-407.
[7] 刘晓娜 ." 破窗理论 " 融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39(6):982-984.
[8] 于媛 , 李蕊蕊 , 陈政 .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风险评估能力的策略研究与分析 [J]. 中医学报 ,2020(S01):0295-0295.
[9] 曾庆奇 , 王建六 , 刘婧 , 等 . 护士视角下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人员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评价研究 [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40(2):139-142.
[10] 王青 , 常春荣 , 王伟芳 , 等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现状 - 背景 - 评估 - 建议沟通模式在留观危重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19(35):161-164.
[11] 赵静 , 刘晓 , 李志新 , 等 .SBAR 标准沟通模式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晨会交班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6(14):1857-1860.
[12] 莫丽勤 , 邹莉 , 凌兴用 , 等 . 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在胸外科 ICU 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13):2310-2312.
基金项目:2024 年康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医护一体化晨交班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KN202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