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思政下高校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研究

作者

廖胜甜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省 833400

引言:

新时代,如何引导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定理想信念,对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高等教育实际,充分调动高校优势和资源,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建设,深化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着力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着力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外延,在“大”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有理有据、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大思政课堂[1]。

一、大思政与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在“大思政课”的宏大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被赋予了全新且深刻的内涵。大思政理念强调从鲜活实践、生动现实中汲取养分,促使高校立德树人跳出传统课堂局限,将育人融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 [2]。从理论层面而言,大思政理念强调思政课程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贯穿始终。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深刻领悟知识背后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准则[3]。从实践层面出发,大思政理念下的高校立德树人注重实践育人。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紧密融合,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4]。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功能定位

(一)价值引领功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联系,增强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优势和文化底蕴的认同,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追求 [5]。

(二)道德培育功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解析社会公德的规范要求、职业道德的核心准则、家庭美德的传统内涵和个人品德的修养路径,引导学生分辨道德是非,在具体情境中形成正确判断,同时通过实践引导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行为自觉,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三)法治素养提升功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讲解宪法及民事、行政等基本法律知识,解析法律原则与规则背后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意义,增强法治意识与规则意识,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三、大思政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强化立德树人作用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大思政元素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整合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解读新时代理论的创新内涵,让学生理解其与课程核心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与课程章节精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展现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与法治精神。此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思想道德和法治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 使教学内容既保持理论深度,又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认知需求,为立德树人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 [6]。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选取贴近生活的道德困境与法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背后的价值冲突与法律依据;情景模拟法设置校园纠纷、社会现象等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处理问题,在互动中深化认知;小组讨论法围绕课程重点议题组织交流,鼓励多元观点碰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教学法结合社区服务、法治宣传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践行道德规范、运用法律知识。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思想道德要求和法治原则的理解,切实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增强课程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

构建系统培训体系,通过专题讲座解读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结合课程教学案例解析理念融入路径。组织跨院系交流活动,促进与哲学、社会学等学科教师探讨协作育人模式,丰富跨学科知识储备。开展教学技能工作坊,围绕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等方法进行实操训练,提升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建立校外实践研修机制,安排教师参与基层治理、法治宣传等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教师更好将大思政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提升引导学生成长的能力。

结语:

大思政格局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应深化对大思政理念的理解,创新教学以提升育人实效。学校需搭建跨学科协作平台,完善师资培训与评价机制。唯有教师与学校协同发力,才能让课程更贴合时代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杰 . 人民至上理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J]. 甘肃教育研

究 ,2024,(10):50-53.

[2] 刘书言 .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思想道德

与法治”课程为例 [J]. 世纪桥 ,2024,(13):49-51.

[3] 黄莺 .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

与法治课程为例 [J]. 时代报告 ,2024,(04):84-86.

[4] 苏晓茜 .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刍探——以“思想道德

与法治”课程为例 [J]. 成才之路 ,2024,(07):33-36.

[5] 邹振栋, 韩杰, 张玮, 等.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44(10):114-117.

[6] 邓验 , 王杉杉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

践教学创新研究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45(04):154-158.

作者简介:廖胜甜

出生年月:19890320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安徽舒城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