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梁加威
41142219891020279X
引言
林草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及时地掌握林草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对于制定科学的资源管理策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林草资源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地面调查和单一数据源的遥感影像,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类型的数据源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地面传感器数据等不断涌现,为林草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然而,单一数据源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林草资源的复杂特征和动态变化。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将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数据源的优势,能够提高林草资源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拓展监测的维度和范围。
一、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的数据源分析
1.1 遥感数据源
遥感技术是林草资源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获取效率高等优点。常见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影像如 Landsat、Sentinel 系列等,具有较长的时间序列和较广的覆盖范围,能够为林草资源的宏观监测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影像,可以获取林草植被的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以及植被生长动态趋势等信息。此外,Sentinel-2 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植被类型及健康状况,适用于大尺度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反演与生态参数提取。航空遥感主要指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灵活机动等特点,能够获取局部区域的详细信息。无人机可以根据具体监测需求灵活规划飞行路线和拍摄参数,搭载多光谱、高光谱或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和三维结构数据,用于林草资源的精细监测,如树木的单木识别、林分结构参数反演、病虫害的早期检测以及植被垂直结构分析等。遥感数据源在时空分辨率、光谱特性等方面各具优势,合理选择和组合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有助于提升林草资源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2 地面监测数据源
地面监测数据源包括地面传感器、样地调查数据等,是获取高精度、高可信度林草资源信息的基础。地面传感器可实现对林草生长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涵盖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多种生态因子,这些环境参数对于理解林草植被的生长机制、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面传感器网络还可作为遥感监测的数据支撑,辅助进行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地表反射率反演及植被指数验证等工作。样地调查数据是通过在典型林草区域设置固定样地,定期开展实地调查所获取的定量数据。该类数据能够提供植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树高、胸径、冠幅等关键参数,是构建和验证遥感估算模型、提高遥感监测精度的关键依据。例如,通过在样地中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参数,结合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林草生物量的估算模型,从而有效提升遥感影像对林草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反演能力,并为多源数据融合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2.1 基于特征层的融合方法
基于特征层的融合方法是先从不同数据源中提取各自的特征信息,然后将这些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常见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例如,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林草分类时,可以同时提取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进行融合,输入到分类算法中进行分类。通过融合不同的特征信息,可以提高林草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将遥感影像的特征与地面监测数据的特征进行融合,如将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与地面传感器测量的土壤湿度等特征进行融合,用于评估林草植被的生长状况。
2.2 基于决策层的融合方法
基于决策层的融合方法是先对不同数据源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决策,然后将这些决策结果进行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不同的数据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监测结果。例如,遥感影像可能会检测到林草区域存在异常变化,但无法确定具体的原因;而地面监测数据可能会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通过基于决策层的融合方法,可以将遥感影像的监测结果和地面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得出更准确的决策。例如,当遥感影像检测到某一林草区域植被生长异常,同时地面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存在病虫害的迹象时,可以综合判断该区域可能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优势与挑战
3.1 应用优势
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不同数据源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可以减少单一数据源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将高分辨率的无人机影像与卫星影像进行融合,可以在宏观监测的基础上,获取更详细的局部信息,提高林草资源分类和面积估算的精度。拓展了监测的维度和范围。多源数据融合可以综合利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从多个角度获取林草资源的信息,不仅可以监测林草植被的生长状况,还可以监测林草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
3.2 面临的挑战
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数据处理方面,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预处理,如数据配准、归一化等,以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能够准确地融合。算法优化方面,目前的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融合效果不理想、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融合算法,提高融合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数据的共享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部门和机构拥有不同的数据源,如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有效管理,是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广泛应用的关键。
结论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为林草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整合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拓展监测的维度和范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数据处理、算法优化、数据共享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改进数据处理方法和融合算法,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和管理机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高多源数据融合在林草资源动态监测中的智能化水平,为林草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雪茹 , 张涛 . 新时期林草资源监测智慧化发展的思考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2,2(19):10-12.
[2] 田翠 .GIS 技术在林草资源监测和调查中的应用 [J]. 中国林业产业 ,2025,(03):54-55.
[3] 闵志强 . 新时期林草资源监测智慧化发展的思考 [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20(0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