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融合教育下资源教室的多维建构与课程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杰

重庆市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重庆  401120

一、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意指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 , 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融合教育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需要的信念 , 在具有接纳、归属和社区感文化氛围的临近学校内的高质量、年龄适合的班级里为特殊儿童提供平等接受高效的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 , 也是符合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 : 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 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 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缺陷得到补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

二、资源教室的定义

资源教室是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设立的一种专用教室,具有辅导教师特定、辅导时间特定、辅导对象特定、辅导内容特定四种特征。作用是具有任职资格的辅导教师配合被辅导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在课表规定时间或者课后指定的时间内,对理解、掌握某方面学习内容有困难的特殊学生进行个别或者小组帮助指导,使其逐步克服困难,跟上一般的学习进度。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资源教室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特定场所,它不仅局限于建立在普通学校,我国资源教室目前是推广随班就读不可缺少的支持条件之一,主要用于对随班就读儿童进行辅导和帮助。

三、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的意义

(一)随班就读的问题与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班就读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师的不够关注,同学的歧视等,常常使“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就坐”,特殊学生缺失了应有的补偿性教育和潜能开发教育。如何让特殊学生不是形式上的"随班",而是实质上的"就读",这是资源教室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当代普通教育关注的话题。

(二)资源教室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选择

从特殊教育学校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再到资源教室,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普通学校特殊教育不断提升的过程。资源教室的建设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流模式,即侧重于感统训练的资源教室;另一种是侧重于“主辅式”课堂教学和蒙氏训练的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室安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指导。资源教室所提供的教学、指导、训练,有助于实现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资源教室的学习活动,为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共融学习提供了切实保障。因此,资源教室应为特殊学生回归主流,最终实现共融学习的重要过渡。

(三)资源教室建设的新思路与策略

资源教室建设必须面对三大难题:一是主辅式教学的适用性模式,如何体现特教的性质而不是普通班级教学的降低化;二是感统训练的常规化与有效性;三是资源教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资源教室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升对残障少年儿童教育的认识,即把尊重放在第一位,以多元教育理论来指导对他们的教育行为,在不贴标签的前提下,让他们悄悄地转化成长。除特殊教育理论之外,一些对教育共性认知的普通教育基本理论,也能指导特殊教育,普通班级的教学方式与资源,也可以有效地融入到资源教室建设中。

四、资源教室课程建设:个别化教学的有效保障

资源教室建设必须以“个别化教学”为中心,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别教育需要开展教学工作。这就要综合运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使资源教室中的每个学生都受到适合其特点的教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实现其个别化学习的目标。而充分实现个别化教学,就必须以适宜的课程为依托。

(一)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知识性课程

这样的课程以桥梁书和绘本为阅读材料。这些书篇幅不长,内容不深,句子长短适中,适合特殊学生的阅读。一本书里、一个故事里的生字、难词数量有限,切合特教学生的阅读适应力。在课程起始阶段,老师带领大家同读一本书,以讲故事方式,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再过渡到学生自主阅读。对于识字能力非常有限的特殊学生,阅读课时由老师单独讲故事,类似于学前的亲子阅读;有时候准备一些绘本通过图画帮助识字。阅读课程设计中,除了选用优秀的国外绘本、桥梁书,还可选用我国近代优秀教材,如叶圣陶编写、丰子恺绘图的《开明国语课本》,该教材图文配合,内容简单,道理浅显易懂,一点即通,能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对家园、父母朋友的爱,感受到人和环境、动植物之间的和谐。

(二)着力于多元智能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包括“读写绘”和“诵唱绘”两种课程。读写绘课程是组合了绘本、绘画、写作的课程,“诵唱绘”是组合了童谣、儿歌、绘画的课程。在这样的综合性课程中,组织学生唱儿歌、诵童谣,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得到美的享受,(三)以健康干预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资源教室中配置了万象组合、平衡步道、滑梯等全套的感统训练、平衡协调训练专业器材和蒙氏活动器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感觉能力的正确性。要充分发挥蒙台梭利教具的作用,注重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比如在阅读课开始前,让学生先使用蒙氏教具,就有利于阅读课的进行,使学生能更好地集中精神,投入到阅读课程中去。

(四)以生活体验为目标的实践性课程

一是用好随特教教材相配套的手工教材,提升特殊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独立完成手工作品需要手脑齐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能坚持做完,也是一种毅力的锻炼。无论学生的手工制作完成得怎样,都应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建立自信。二是将手工“制”作逐步过渡到手工“创”作,如用卫生纸芯做笔筒,饮料瓶制作花盆,旧报纸编制各类器皿,硬纸盒制作储钱罐,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小制作。此外,资源教室也不仅仅是对随班就读孩子开放,普通班的孩子也能并应该融入到资源教室中来。比如在开展阅读课程时,就可以让普通班低年段的学生轮流到资源教室与随班就读学生一起阅读,这也是一种“融合”。类似的举措可以消除资源教室为特殊学生“特设”并专用的认识盲区,实现认识上的“交融”,为特殊学生创造更为平等、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二,普通教师不仅能教育好普通学生,也能教育好特殊学生,成为一种“全纳型”的教师,能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未来融合教育对师资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美贞, 杨希洁. 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2003, (4) :13 - 18

[2] 李娜 , 张福娟 . 上海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 (10) :66 - 72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专项督导制度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1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