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宪法教育的策略分析

作者

裴相武

邯郸市荀子中学 056001

前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治理的总纲领,在初中阶段开展宪法教育,对于学生法治观念、公民觉悟和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宪法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宪法教育自然地融入这门课程之中,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效能,提高学生的法律修养和综合素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宪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适应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宪法教育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和公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1]。

(二)适应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深入,公民法治素养已成为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更是如此。初中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宪法知识,还要具备法治观念,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借助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踊跃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里。

(三)符合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德育、法治、心理学和国情等多个方面内容,宪法是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环要素,它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宪法教育整合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宪法教育的策略

(一)以案例教学为桥梁,将宪法知识和道德理念深度融合

案例教学模式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可挑选一些契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这些事例既要具有时代特征,又蕴含宪法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如此一来,能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领悟宪法条文所蕴含的深意,强化对宪法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水平,深化对道德及法治相关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时,可采用“一名中学生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教师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这个中学生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法规,侵犯了什么权利,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宪法规定的公民表达自由的权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权利,对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后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与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言论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此,学生既了解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义务,又对权利义务统一原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营造宪法教育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宪法教育和道德法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宪法的权威,从而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的认同感 [2]。

例如,举行“宪法与我心”征文和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围绕宪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宪法与生活的关系进行写作,写作时,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宪法资料,对宪法有较深的认识;在演讲比赛中,学生需要慷慨激昂地发表对宪法的理解与感悟。有的学生讲述了宪法保障其受教育权的事例,有的学生号召一起维护宪法的尊严。这样的征文和演讲比赛,让学生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宪法的种子,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宪法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后续的生活中也会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宪法教育的形式,深化学生认知

在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宪法教育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素材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视频、图片、动画,把抽象的宪法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例如,在讲授“国家基本制度”时,可播放一段有关我国宪法基本制度的录像,通过卡通形象的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对我国的国体、政体等基本制度进行了介绍。在观看录像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我国的基本制度进行探讨,探讨这些制度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教学中,学生可以对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提高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度,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宪法精神

社会实践能够促进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宪法知识,亲自体验宪法的功能与价值,进而深化道德法治行为。

如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制作宪法宣传画和小册子,让社区居民了解宪法内容,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透过宣传活动,学生不但锻炼了自身的沟通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与此同时,看到居民对宪法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自己宣传工作的肯定,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从而更为主动地践行宪法,传播宪法理念。如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把宪法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和法治行为,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宪法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洪怡蕾 . 试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教育的开展 [J]. 新课程研究 ,2024(21):104-106.

[2] 高峰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探析 [C]// 首届智慧教育教学与发展论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

[3] 韩惠莉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小学生道德思维的课堂实践研究——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宪法是根本法”一课为例 [J]. 现代教学 , 2024(S0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