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

作者

谢波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引言:属于中国革命的关键策源地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川滇黔边革命根据地等诸多革命老区分布于全省范围,这些革命老区存留着许多红色文化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与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乡村振兴战略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做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措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同乡村振兴并非彼此孤立,反而是关联密切,两者耦合发展能够达成优势互补,协同推进,深入探究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状况,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

革命老区存有多种红色文化资源,包含革命遗址遗迹、红色纪念场馆、红色故事传说等类别,诸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藏有许多珍贵革命文物,这些文物铭刻着那段宏伟的革命历史。巴中恩阳古镇留存诸多红军石刻标语,默默倾诉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征程,然而当前,省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革命遗址遗迹因缺少资金和专业养护、损坏状况严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静态展览,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感,很难吸引游客,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乡村振兴稳步前行但存挑战

近些年来,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其基础设施一直在加强,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条件已有明显改善。特色农业产业渐渐兴起,广元的红心猕猴桃,南充的柑橘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这给农民收入增长带来助力,但也要看到,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遭遇诸多难题,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多依赖传统农业,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人才匮乏,而且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较大,在谋求经济发展时还要重视生态守护。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

(一)资源共享:搭建发展基础

革命老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即红色文化资源,而乡村振兴给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带来了广袤的空间与载体,通过资源共享,把红色文化资源同乡村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整合起来,创建成综合旅游目的地,将红色遗址与周边的田园景色,传统村落相融合,开发红色乡村旅游线路,此举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在价值,同时亦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形成牢靠的发展根基。

(二)产业融合:激发发展动力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同乡村产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融合特征,其一,围绕红色文化形成诸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创意等产业,这会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一并兴起,有益于乡村产业结构向着更好方向转变并得到升级;其二,乡村特有的农业,手工艺等产业可凭助红色文化品牌来实施推广,从而加强产品的名气和附加值,比如设计带有红色故事的农产品包装,把红色文化元素注入到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当中,做到红色文化产业与乡村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进而引发乡村发展的内部活力。

(三)文化赋能:提升发展内涵

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可以给乡村振兴给予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发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来传承革命精神,就能够加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红色文化的流传会改善乡村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给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举办红色文化节,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核心。

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资源整合,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成立专门运作红色文化资源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经营机构,该机构成员需熟知红色文化,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其职责在于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创建规划相关事宜。针对革命老区的特定情况,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实地调研,全方位地普查并评定红色文化资源,普查时,需详尽记载资源的历史渊源,现存状况等情况,并形成囊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素材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从而精确把握资源的分布状况,独特之处及其保护开发价值。联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剖析各个区域的长处与不足,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方案,借助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冲破区域和部门之间的阻碍,达成红色文化资源同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的有机融合。以川陕革命老区为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线路,把零散的红色遗址串联起来,创建带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带,并且配合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采摘等产业,从而形成协同发展的优良态势。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经济形态

深入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同乡村旅游,农业,手工艺等产业相融合来发展,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之际,要充分考量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各异的游客群体需求。面向青少年学生,规划出以红色研学旅行,红色知识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用以塑造他们的爱国情怀;面对年轻游客,则营造红色沉浸式体验游,凭借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场景,靠着红色文化资源去挖掘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由单纯的景点游玩转为深度体验,从而拓展旅游产业链。要推动乡村手工艺人把红色文化元素融进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当中,还要组织专门培训来优化手工艺人的创作能力,进而开发出兼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红色文创产品。以巴中地区为例,手工艺人依照红军战斗场面做成剪纸,木雕等手工艺品,借助旅游景区,电商平台等途径售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古老的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保存,而且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这种做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业态,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文化赋能强化与乡村文化品牌塑造

加大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研究及宣传的力度十分关键,可组织专业的历史文化研究团队,深入老区展开实地调研,并查阅诸多历史文献,深刻发掘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从而原汁原味地展示各个红色故事。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流传渠道之时,可邀请网络红人,自媒体博主参与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创建颇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流传平台,通过直播红色景点,讲述红色故事等新奇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的融合,必须深入探究并提炼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要素,特色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表演等。以南充仪陇县为例,这个县围绕朱德故里营造“红色仪陇・德乡仪陇”的文化品牌,不但举办朱德文化节,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而且会开发和朱德有关的文创产品,加入当地剪纸,糖画此类民俗工艺,从大量角度把红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健全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当下急需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有关部门要深入考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同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实际问题,制订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在土地方面,给红色旅游项目,乡村产业发展等赋予合理的用地规划及保障;在资金方面,创建专门的扶持基金,直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在税收方面,对涉足相关产业的企业予以恰当减免,减轻它们的经营压力,形成多元的资金投入体系,通过举办项目推荐会,招商会等活动,向社会资本细致阐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潜力和长处,促使社会资本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以及乡村产业发展中来。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形成,可以同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开办专门面向红色文化开发与乡村振兴的课程,塑造并引进一批既了解红色文化开发又知晓乡村振兴的专业人士,给耦合发展给予智力支撑。在基础设施形成方面,着重改良乡村交通的便捷程度,合理规划旅游专线;改善住宿条件,营造特色民宿;加强卫生设施形成,保证乡村环境干净整洁,从而改善旅游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五、结论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有着很强的耦合性,通过资源共享,产业融合,文化增添等耦合机制,可以做到二者的协同发展,在实际操作时,要提升资源整合,推进产业融合,优化文化增添,完备保障机制,找出适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的道路,当二者深入融合以后,既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又能推动革命老区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兴盛和生态改良,达成乡村的全面振兴,给其他革命老区的发展给予有用的模仿和参照。

参考文献:

[1] 万伦来 , 邢丹妮 , 汪雨佳 . 长三角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对城乡差距的纾解效应——来自长三角地区 25 个革命老区县域数据的经验证据 [J]. 华东经济管理 ,2024,38(12):33-43.

[2] 黄玉华 . 乡村振兴战略下粤西革命老区村庄“红色文化 +,,, 创新发展研究——基于信宜市云开村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4(18):44-47+51.

[3] 陈金珠 . 对提升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质量的思考——以将乐县为例 [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4,(02):55-60.

[4] 徐妮 .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J].智慧农业导刊 ,2022,2(16):132-134.

本文系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共生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SLQ2024SD-0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