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黄博
泸州市江阳区兴泸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当代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成长于互联网与全球化浪潮中,思想观念多元活跃,价值诉求更趋务实,对传统“单向灌输”式思政工作接受度降低。而国有企业肩负的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又对青年职工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思政工作模式与青年职工思想动态间的适配性矛盾日益凸显。思想政治工作者需秉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理念,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时代性,为国企高质量发展筑牢青年思想根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特点
(一)思想活跃且创新意识突出
青年职工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接触面广、获取量大,对新理念、新技术具备较强的接纳与吸收能力,在学习与工作中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意愿和主动探索精神。
(二)价值取向多元且注重个性发展
青年职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职业发展路径,更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工作生活的平衡,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愈发凸显。
(三)自我认知鲜明且易受环境影响
青年职工渴望获得认可与肯定,但由于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在面对复杂舆论环境和网络信息时,思想易受干扰,需要持续的思想引导以坚定价值立场。
(四)抗压能力有待增强
面对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部分青年职工易产生负面情绪,需要通过系统的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指导,帮助其构建有效的压力应对机制。
二、当前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深度不足
思想教育存在与实际脱节、内容形式陈旧、学习浮于表面等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单一、深度欠缺,企业战略理念与管理思路的宣贯机制创新不足,青年职工了解企业政策的渠道较窄;二是文化传播的渗透力薄弱,对内缺乏契合青年特点的价值传递体系与文化阵地,对外未形成高效多维的传播矩阵,企业先进文化、管理理念与服务宗旨难以真正入脑入心。
(二)思政工作机制的系统性与精准性有待提升
一是“大思政”理念贯彻不深。在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往往更关注可量化、可考评的“显性”指标,对“隐性”的思政工作重视不足,未能实现思政工作与专业工作的有机融合。二是闭环反馈机制运行不畅。青年职工与企业间的双向沟通渠道需进一步拓宽,意见建议的跟踪处理与解决机制有待完善,关怀激励的方式方法也需丰富。
(三)基层一线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需强化
随着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基层生产环境发生根本性变革,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广阔平台。但思政教育未能精准适配这一变化,仍存在“一刀切”现象。部分青年职工对基层工作的认知定位模糊,创新创效的参与度和成效偏低,反映出职业规划与价值引导的针对性不足,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机制平台也需进一步完善。
(四)思政工作实践的创新性不足
一是思政工作队伍专业素养与时代要求存在差距,缺乏一批能精准把握青年思想规律、顺应时代趋势、理解青年话语体系的专业人才,对青年思政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研究不深,难以精准预判和有效解决问题。二是思政载体平台创新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缺乏因时因势的创新举措。
三、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政工作方法探究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企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者需围绕“统一思想、凝聚
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目标,创新方式方法,引导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一)以深度调研夯实工作根基
调查研究是思政工作的科学前提,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需秉持客观立场,摒弃预设结论,通过结构化访谈、匿名问卷、焦点小组等多元形式,系统收集青年在职业发展、价值认知、生活诉求等方面的一手数据。对调研结果运用矛盾分析法梳理核心问题,区分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避免“拍脑袋”决策,使工作更具科学性与预见性。
(二)以角色重塑提升引导效能
思政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引导效果的深度。作为“后勤部长”,要建立青年需求动态响应机制,将解决住房、婚恋等实际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体现组织温度;作为“引路人”,需运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既肯定青年创新特质,又引导其认识短板,实现全面发展;作为“深度管理者”,要把握青年自我实现的心理特征,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衔接,通过目标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三)以多维引领筑牢思想阵地
思想引领需遵循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构建立体化培育体系。从理论维度,推动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结合国企改革案例解析“国之大者”的实践内涵,增强政治认同与理论认同。传播方式上,融合“两微一端”与线下阵地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平台,将政策解读转化为情景化叙事,使理论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鸣”,强化思想引领的时代性与渗透力。
(四)以精准干预优化心理生态
心理干预是新时代思政工作的重要延伸,体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统一。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建立青年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压力源分析。针对高强度工作与职业焦虑,设计“心理韧性训练营”,通过团体辅导、正念训练等科学方法疏导情绪。破除“心理问题 Σ=Σ 思想问题”的认知误区,构建咨询、干预、跟踪闭环机制,为青年营造安全的心理支持环境。
(五)以制度创新保障长效发展
制度建设是思政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需契合新时代治理现代化要求。要着力构建“目标—执行—评估—优化”的制度闭环:完善青年思政工作标准化流程,将参与度、思想转化率等纳入量化考核;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思政工作与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环节深度融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使制度优势转化为持续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唐博 . 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创新路径[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42(11):1-5.
[2] 刘云达 . 新时代科研院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41(03):32-34.
[3] 李书霞,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J]. 活力,2021(2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