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邓开艳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引言
2023 年 9 月国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强调要把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起来 , 积极引导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以全面加速新生产力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将体育新质生产力作为踧踖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加快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所遇的现实困境,借以总结出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 为体育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提供实践指导。
1 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
1.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1],是促进产业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是一种以颠覆性创新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形态[3]”。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生产力发展形态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转变,这是新时期的一种先进生产力,其特征是创新,核心是质量,其实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的经验积累和显著成效,反映了新时代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4]。
1.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体育产业是指运动项目为核心和载体而产生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涉及各运动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运动项目竞演、培训等多项消费服务 [5]。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在体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和效率的改进。因此,体育产业作为开放性极强的产业,它可以和新的生产力中的高端技术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6]。
3 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3.1 科研创新技术滞后
体育科研创新意识的欠缺和复合型人才的空缺,将会直接制约体育新质生产力的改革创新,阻碍体育产业高质量的发展。首先,当前我国传统体育企业缺乏对“数字化”与“智慧”体育的认识,在我国体育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占比46%,而在全球体育专利类型中,发明类专利占比则高达
,可见,“新质化”在体育产业中的创新赋能作用明显不足。其次,由于我国新兴技术领域体育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相应匮乏,« 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 ( 2023)» 中指出,当前我国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大约是 2500 万到 3000 万。在新兴技术领域,体育产业缺少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造成了体育产业的底层科技缺少专业的支持[8]。
3.2 体育产业融合不畅
体育产业融合不畅将影响新业态的发展和体育产业市场需求。一是产业融合重视度不高。我国对新兴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的重视度不高,依赖于传统发展模式,导致我国体育旅游、在线运动和电子竞技等新业态发展受阻,遏制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制约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9]。二是产业协作机制不完善。当前,新质生产力与产业之间、产业之间未建立起完善的产业协作机制,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充分利用其他产业的价值链,限制了其向高附加值、高增长方向发展的转型。如当前新媒体、娱乐等行业都可以刺激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若不能做到多产业的协调发展,就会制约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3 市场需求供给矛盾
市场需求供给不清晰将掣肘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首先,需求不清将导致市场定位模糊,部分体育企业缺乏对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度了解,导致对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如阿迪达斯、李宁等品牌的库存危机,就是未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跟上消费者需求变化,最终造成库存危机。其次,资源整合效率低导致资源浪费。当前我国缺乏一个信息资源市场交换平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资源,导致信息资源很难进行有效的对接,使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不能准确地分配,从而导致体育行业中资源的不顺畅流通。
3.4 政策保障力度不足
在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国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政策部署和及时更新,影响新质生产力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改革。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大都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的法律和产业政策,不能很好地将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体育产业中去,导致一些技术运用到体育产业中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其次,新产品的颠覆性和创新性技术的核心是“新”,技术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的生产力因素在不断出现,而相关的产业政策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将造成政策和现实的发展需要之间的脱节,制约了高科技对体育产业的推动。
4 新质生产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4.1 以科技赋能为宗旨,强化产业创新科技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应强化体育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首先,政府或相关的企业应加强内部创新意识的启发和传承,积极推进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私人投资参与和定向支持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发展,为技术研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保障技术研发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应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深化体育学院与科技企业上的合作,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让体育教育与技术的产学研结合。比如,康比特体育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体育科技的研发和创新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北京京体委、上海市体委、秦皇岛体委等体育部门 [8]。
4.2 以合作共赢为引领,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充分的产业协同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形成,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企业应该从传统的体育行业中解脱出来,通过持续的变革和创新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并将更多的行业融入到体育行业中去。其次,国家要积极构建跨产业协作机制,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卫生健康等其它相关产业的积极融合。通过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新模式发展,如“体育 + 科技”“体育 + 新媒体”等新质态的形成。最后,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科技与体育产业的深入结合,充分利用新兴生产力对体育资源进行配置的能力,加快体育产业中的生产要素的流通速度,提高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4.3 以需求满足为导向,提升产业供给效率水平明确需求定位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建立明确的市场研究体系。通过消费者调查访谈、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充分了解消费者的体育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做到精准施策。如安踏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销售平台对消费者进行调研反馈,不断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逐步推出受市场欢迎的运动服饰系列。二要创新体育产业资源配置。通过项目化的管理模式,确保资源与需求及时适配,如阿里体育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源优势,通过准确的市场供给,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要,提高体育产业供给效率。
4.4 以政策法规为指引,构建体育产业治理体系
提高政策部署的针对性,及时进行政策法规的更新,是构建良好体育产业协同治理体系的首要要义。一要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在制定政策之前,有关部门要深入到市场中去,充分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难点,制订出能够准确解决问题的政策。其次,加快政策更新速度。一是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对现行的政策要定期进行评价,以保证其符合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二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达最新的政策取向,确保政策与时代发展同步助力构建有利于体育产业治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
5 结语
在体育强国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发展背景下 , 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时代发展方向和历史必然,这顺应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以新质生产力来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进程。通过全方位系统地分析当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借以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扩大新的生产力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凤英 , 崔晓嵩 , 王文龙 , 等 . 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体育学刊 ,2024,31(02):1-6.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4.02.001.
[2] 周文,许凌云.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 改革,2023(10):1-13.
[3] 魏崇辉.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 理论与改革,2023(6):25-38.
[4] 任保平,王子月.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任务与路径 [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3 - 11
[5] 李荣日, 刘宁宁. 理论框架与逻辑通路: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35(6):651-657.
[6]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 学术交流,2024(1):93-107.
[7] LcIncu 处困境视角的研究 [ EB / O L ].( 2023-05 s :/ / baijiah ao . bai d=1 38&wf r=spider&fo r=p c
[8] 刘家韵 , 王宏 . 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释、价值审视与优化策略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43(03):9-14+22.
[9] 蒲毕文 , 邓星华 .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 ,2023(1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