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路径研究

作者

凌晟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  310000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全方位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遇到的挑战,包括多样化思想的影响、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团队专业水平不够和创新工作方法的不足等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提出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路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理论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团队素质,以为机关事业单位有效实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指导。

一、引言

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党的核心价值观、发展方向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对统一思想、汇聚力量以及推进事业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遇到了诸多新的挑战,增强这方面的工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新时代机关事业单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进步,不同思想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日益频繁。西方对抗势力通过多种手段实施思想文化渗透,试图削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同时,国内的社会思潮变得愈加多元,各类群体的利益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一些错误的思潮,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时常出现,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思维造成冲击,使得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

(二)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性

互联网如今已发展为意识形态竞争的重要领域、关键位置和前沿阵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影响力显著,且信息真假难辨,使得一些不实的消息、负面言论,乃至谣言,能够在网上迅速扩散,导致舆论波动。政府和事业单位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压力很大。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损害自身形象,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往往隐蔽,导致监管存在较大难度,这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专业性不足

一些政府和事业单位中负责意识形态相关任务的人员通常是兼职工作,缺乏全面的意识形态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处理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时,他们常常难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由于任务繁重且人手相对不足,导致意识形态工作难以深入推进,质量和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四)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某些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例如集中学习和文件传达。这些方法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满足新时代员工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尽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尝试应用新媒体,但仍存在内容单一、互动不足和传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三、新时代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路径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

设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意识工作领导团队,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形成由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执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领导团队需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和分析当前的意识形态动态,策划工作方案与对策,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

将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系统,与各项业务活动同步规划、同步执行、同步检查和同步评估。确定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通过签署责任书确保逐级履行职责。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制度,严格追查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失职的单位和个人,确保责任明确并切实执行。

(二)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两个维护”的实现。

2. 丰富理论学习形式和内容

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还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参加专家讲座、进行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习途径,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工作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

1. 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通过积极运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工具,打造一个创新的意识形态工作平台。创作多样化且内容充实的新媒体作品,包括短视频、动画和漫画等,通过生动的表现方式来传播主流思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与目标群体的沟通频率,迅速回应社会关注的问题,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围绕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和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平台,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可以提升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团队精神,创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

(四)健全工作机制,防范化解风险

1. 建立舆情监测与分析机制

构建一个先进的舆情监测系统,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动态进行实时追踪,迅速识别与本机构相关的舆情信息。成立舆情分析与评估团队,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全面解析,准确掌握舆情的变化趋势和民众关切,为处理舆情提供数据支撑。

2. 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准备公众舆论应对计划,规定处理流程以及责任分配。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计划,快速发布官方信息,回应公众疑虑,以防止事态升级。提升与媒体的互动协作,引导其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报道事件,从而创造积极的公共舆论氛围。

(五)提升队伍素质,强化人才支撑

1.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挑选政治素养优秀、专业技能突出、责任感强的人员加入意识形态工作团队,以改进团队结构。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从业者进行强化培训,定期策划和举办专业培训、专题讨论、以及实例分析会等活动,以提升其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2. 培养全员意识形态工作意识

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通过开展专门的意识形态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所有员工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增强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体人员积极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

在新时代,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充满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理论建设、创新工作策略、完善机制和提升团队素质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为其发展提供稳固的思想支持和充足的精神动力。未来的工作中,机关和事业单位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活力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2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 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Z].2015.

[3] 张雷声 . 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 教学与研究 ,2019(03): 5 - 13.

[4] 蔡文成 , 李泽锋 .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逻辑与防范路径[J]. 理论探讨 , 2020(03): 147-153 .

[5] 陈金龙.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要求[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8(01): 4 - 8.

作者简介:凌晟,男,汉族 浙江杭州,199509,硕士研究生,初级(专技十二级,未初定),研究方向:党建、意识形态工作 写作方向 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