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钱国兴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12033

引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关注和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和家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面临挑战,社会角色变化、亲人离世、自我价值认同感下降等压力威胁其心理健康。因此,作为积极干预手段的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十分重要。老年教育不应仅注重知识技能学习,更要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在老龄化社会挑战下,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本文探索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与具体策略,提出通过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可行方案,并分析实施障碍及解决方法。

一、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老年抑郁症、孤独症等发病率高,而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初步阶段。多数老年教育重技能知识传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老年心理健康教育需有针对性,原因如下:一是老人处于社会和家庭边缘,有孤独无助感,威胁心理健康;二是老人对心理健康认知模糊,常忽视或回避心理问题;三是老年群体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渠道,问题未及时有效干预。现阶段,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在资源、体系、课程设计等方面建设不完善,需探索适合老年群体的教育模式。

二、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助其认识心理健康重要性,增强应对衰老、疾病、孤独等困境的心理韧性与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体目标包括:助其认识衰老为生活另一阶段;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理解接受身心变化;培养情感管理能力,应对情绪问题;增强生活控制感与自我价值感,提升生活质量。

实施目标应遵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依老年人认知、经验和需求定制教育;二是互动性原则,鼓励参与学习分享,增强互动与参与感;三是持续性原则,通过持续教育干预,助其调整心态、提升素质。

三、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需从多维度展开,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细化设计,确保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分层化课程体系

根据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生活背景等差异,设计阶梯式课程内容。为刚退休的低龄老人开设“角色转换适应课”,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助其调整对社会角色变化的认知;为高龄独居老人开设“孤独感应对工作坊”,结合音乐疗愈、绘画表达等艺术疗法释放负面情绪。同时,设“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普及课”,以图文手册(字体放大至三号字)、短视频(每段不超 8 分钟)等形式,讲解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方法,如抑郁情绪“三低”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

(二)创新多元化教育形式

体验式团体辅导:每月开展 2 次主题式团体活动,如“生命回顾小组”,让老人通过分享人生故事(可携带老照片辅助表达),重构自我价值认知;“情绪管理训练营”通过角色扮演、呼吸放松训练(鼻吸 4 秒、屏息 4 秒、口呼6 秒的循环练习),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同伴支持网络建设:招募经过系统培训的健康老人担任“心理互助员”,每周组织 3-5 人的小型茶话会,围绕“空巢生活小妙招”“慢性病心理调适”等主题交流;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为刚经历丧亲的老人匹配有相似经历的同伴,通过定期家访、电话问候提供情感支持。

科技赋能教育场景:开发适老化心理教育 APP,设置语音交互功能,提供“每日心理小测试”(如画树测验简易版)、“冥想指导音频”;利用社区 VR 设备,模拟“重返工作岗位”“家庭团圆”等场景,帮助老人通过沉浸式体验疏导遗憾情绪。

(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

专业力量下沉:与高校心理学系、精神卫生中心合作,每月安排 1 次专家进社区坐诊,提供免费心理咨询(需提前社区预约,每次 40 分钟);开展“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对社区工作者、养老机构护理员进行 3 个月系统培训,内容含老年心理特点、危机识别技巧等。

家庭协同参与:每季度举办“老年心理健康家庭日”,通过亲子绘画、家庭情景剧表演等引导子女理解老人心理需求;发放《家庭心理支持手册》,列举与老人沟通技巧。

社区场景融入:在社区活动中心设“心理角”,摆放放大字体、配有插图的心理科普书籍和情绪宣泄玩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活动,如在广场舞教学中加入“情绪释放操”,在书法班开展“正念书写”练习。

四、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反馈

在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及时评估教育效果很重要。评估要对比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前后变化,收集对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获取反馈,据此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关注老年人情感、态度变化,如参与感、学习兴趣、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另外,鼓励老年人定期自我评估,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五、结语

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针对性教育可助其适应衰老,提高满意度与幸福感。然而,当前实践存在不足,如教育资源不足、课程内容不丰富,部分老人心理问题未受足够关注,许多地区缺乏专业平台,部分老人认知低也阻碍教育普及。为克服这些问题,未来需加强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合理配置资源、创新教育方式保障老人心理健康,在全国推广特色教育项目,为偏远地区老人提供支持。随着老年教育体系完善和社会认知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将在提升老人福祉、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皓。中医药文化融入社区老年教育:价值、困境与实践路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25,(09):59-65.

[2] 郭淑贞,王凌宇,沈光辉。嵌入与共生:新乡贤参与农村老年教育的逻辑进路与双路径实践 [J]. 继续教育研究,2025,(09):66-72.

[3] 张宏文,杨敏,温雪。以需求为尺,构建多元课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J]. 在线学习,2025,(0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