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走出挫折教育的迷思

作者

杨帆

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210031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这一阶段,如果过度强调挫折教育,让孩子频繁地经历失败和挫折,很可能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和处理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走出挫折教育的迷思尤为重要。

1. 学业挫败儿童的班级支持系统建设

1.1 建立班级互助小组

建立班级互助小组旨在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为学业挫败儿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首先,为了确保互助小组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并挑选小组成员。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担任辅导者的角色,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能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业挫败儿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辅导者可以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难题。其次,注重小组内的集体讨论和分享。这不仅可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讨论中,学业挫败儿童可以听到其他同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解释,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得到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及时解答和指导 [1]。此外,为了保持互助小组的活力和效率,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收集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可以了解他们在互助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从而不断优化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业挫败儿童的进步情况,适时调整辅导计划和策略,确保他们能够持续、稳定地提高学习成绩。

1.2 实施个性化学习支持计划

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挫败原因都不尽相同,因此,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计划,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和自信心至关重要。

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业挫败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挫败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个别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所在,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结合家长的反馈,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为制定个性化学习支持计划提供有力依据。其次,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孩子,可以安排额外的学习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孩子,可以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2]。

再次,在实施个性化学习支持计划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学业挫败往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孩子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并且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败,从挫败中汲取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最后,要定期对个性化学习支持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定期测试、观察孩子的学习表现等方式,了解计划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孩子的进步情况,适时调整计划的内容和进度。这样,可以确保计划始终与孩子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2. 交往受挫儿童的班级支持行动

2.1 建立专门的辅导机制

建立专门的辅导机制,对于交往受挫儿童来说,是班级支持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机制旨在通过专业的辅导,帮助这些孩子克服交往障碍,增强社交能力,进而融入集体,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首先,确立辅导机制的核心目标,即提升交往受挫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适应能力。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探究其交往受挫的根源。因此,机制中应包含对儿童的全面评估,通过观察和交流,识别他们在交往中的障碍和困惑。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或指定专业心理辅导员,负责对交往受挫儿童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干预。通过对儿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访谈,了解他们在交往中的具体困扰,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辅导方案。辅导内容应涵盖情绪认知与调节、有效沟通技巧、同理心培养、冲突解决策略等方面,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儿童的社交能力。此外,建立家校联动的辅导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动态,分享辅导进展和成效,并指导家长在家如何配合学校的工作,为儿童创造更多的实践和改进社交技能的机会。

2.2 组织社交技能训练活动

为了有效提升交往受挫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结构化、趣味化且富有实效的社交技能训练活动。首先,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的自我表达、倾听理解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冲突调解、合作协商等高阶社交技能训练。例如,初期可通过“心情日志”“我是小小记者”等活动,引导儿童认识和表达自我情绪,理解他人感受;随后可设置“角色扮演”“团队合作任务”等环节,让儿童在模拟真实社交场景中实践沟通技巧和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其次,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注重体验式学习,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自然习得社交技能。可以利用戏剧表演、小组讨论、户外拓展等多种形式,让儿童在互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习如何适应不同情境下的社交规则,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此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引导者,更是观察者和反馈者。教师应敏锐捕捉儿童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适时给予正面强化和建设性反馈,同时记录和分析儿童在社交技能上的点滴进步,不断调整和完善训练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每个儿童的独特需求。

3. 友爱互助“润心”班级文化营造

3.1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通过深入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主动走近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要给予耐心的倾听和关怀,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之处,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远程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陪伴。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用语的亲切和诚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善意。

3.2 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成长环境。一方面,要确保活动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如春游、秋游等,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并且也可以举办文艺表演、手工制作、读书分享等室内活动,让孩子们在展示自己的才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设置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同时,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首先,强化师资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心理学专家、教育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工作坊,传授有关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挫折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方法等内容,使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知识,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科学、适度地实施挫折教育。其次,提供实践经验积累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讨、模拟教学等活动,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其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能力。同时,提倡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实习或见习,亲身体验和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流程,增强对心理问题敏感度和应对策略。此外,推进教师自我心理成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怀,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检测与咨询,帮助教师处理好职业压力和个人情绪困扰,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阳光心态,使其具备更好的榜样力量和教育影响力。

结语

走出挫折教育的迷思,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应深思的问题,不应让孩子在所谓的挫折教育中真正受挫,而是要以智慧与爱心,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挑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小学教育阶段,更是孩子们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摒弃刻板的挫折教育,用理解与鼓励,陪伴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小雨, 凌淑珍. 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J]. 陕西教育( 综合版 ),2024,(Z1):56.

[2] 李 霞 . 小 学 生 挫 折 教 育 探 究—— 以 家 庭 教 育 为 例 [J]. 新 课程 ,2023,(16):178-180.

[3] 李敏聪 . 新时代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挫折教育内容与路径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