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

作者

潘昌

黔东南州特种设备检验所 贵州  黔东南 556011

Abstrac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he basis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especially for pressure-bearing special equipment. view the tio wh ctiv testin single ot intelligent enough, intelligen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obo effectively prove the intelligence, efficiency and visualization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manua labo enhance the scientificit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Keywords: Special equipmen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telligence; Scientificity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产品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无损检测作为确保产品内部结构和性能完好的关键手段,正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革新。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的研发与使用,更是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无损检测机器人的应用

引入 AI 技术后,无损检测机器人凭借其先进的无损传感器技术,可以展现卓越的检测能力。例如,其可以根据无损检测技术 [1],在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上搭载高分辨率超声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涡流传感器等,能够精准探测到材料内部、表面及近表面极其微小的裂纹,哪怕裂纹宽度仅为发丝的几分之一。在对锅炉承压部件 [2] 以及管件、压力容器管板焊接部位 [3] 等这类特种设备复杂部件的检验检测时,机器人可利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扫描叶片,不放过任何细微缺陷。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配备的高清视觉传感器,借助深度学习算法,能快速识别表面的划痕、砂眼等缺陷,甚至能区分不同类型缺陷的细微差异,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大大的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工强度。

智能技术赋予检测机器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4]。它能在瞬间处理海量检测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快速判断缺陷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在检测特种设备相关重要部件、汽车、轮船等零部件设备时,机器人可实时将检测数据与国家、行业海量相关标准数据对比,迅速给出是否合格的判定。不仅如此,它还能根据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为企业提前安排维护计划提供有力依据,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损失。

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可适应各种复杂工业环境。在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内部,它能在超过常人的高温旁稳定工作,检测特种设备及其他重要部件内部质量;在检验锅炉以及压力容器内部时,能在高压、高湿度的恶劣条件下,对内部管件进行无损检测。无论是航空航天、汽车轮船制造,还是能源化工等领域,都可以应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工件的检测需求。

二、无损检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尽管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功能强大,但人机协作模式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人类检测专家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对机器人检测结果进行复核与深度解读,尤其在处理复杂、模糊的检测数据时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人类还能为智能机器人提供优化建议,帮助其不断学习进化。而机器人则可承担重复性、危险性高的检测任务,极大减轻人力负担。

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凭借其高度自动化、可视化与精准性,未来必将成为工业生产线上的得力“质检员”。这类机器人通常配备多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以超声检测为例,机器人能够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精确探测到材料内部的微小缺陷,像裂纹、气孔等。通过将超声换能器集成在机器人的检测臂上,它可以灵活地调整检测角度和位置,确保对检测对象的全方位、无死角扫描。

与传统人工检测相比,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优势显著。首先,其检测效率大幅提升。人工检测往往受限于人员精力和体力,检测速度相对较慢。而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地连续工作,按照预设的程序快速完成检测任务。例如,在大型管道系统的检验检测中[5],机器人能够沿着管道快速爬行,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管道的检测,相比人工检测节省了大量时间。其次,检测精度更高。机器人依靠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精确识别极其微小的缺陷,减少人为误差。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标准检测中,哪怕是微米级别的缺陷都逃不过机器人的“火眼金睛”,从而保障了航空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再者,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场景和对象,灵活调整检测策略和参数。在一些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辐射区域,人工检测存在极大风险,而机器人则可以轻松应对,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化工厂的设备检测中,机器人能够在具有辐射的环境下根据设定自主完成检测任务,保障了检测人员的安全。

此外,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因为具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强大能力。它在检测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后台控制系统。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不仅可以准确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还能对产品的质量趋势进行预测。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功能,为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无损检测机器人的发展困境

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研发成本较高,需要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包括机器人控制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这使得机器人的前期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和企业对检测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如何使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标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尽管面临挑战,但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正以其卓越的性能、智能的分析能力、灵活的适应性以及良好的人机协作潜力,成为工业质量保障领域的核心力量,引领无损检测行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纪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拓展。未来,智能无损检测机器人不仅将在传统制造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还可能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大放异彩,为推动全球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1 部分 : 通用要求 [S].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5.

[2]TSG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S]. 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

[3]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北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

[4] 穆聪聪 . 机器人多模式抓取时的触觉力检测及手势识别应用研究 [D].浙江大学 ,2022.DOI:10.27461/d.cnki.gzjdx.2022.003026.

[5] 吕 圆 . 长 输 油 气 管 道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J]. 化 学 工 程 与 装备 ,2022,(04):231-232+237.DOI:10.19566/j.cnki.cn35-1285/tq.2022.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