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与施工进度的实践探讨

作者

林鹏

常州天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

1 成本控制要点

1.1 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设计阶段,结合项目所在位置地勘报告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各项设计功能的基础上对每道工序涉及到的材料、机械、施工工艺严格把控,对于原材料使用,优先采用本地现有材料,非原产地的材料以距离优先,此外应坚持性能适宜、单价较低、易于采购的原则,若涉及到新型材料,也需结合以往设计经验达到便于采购及施工的目的;对于施工机械,应坚持施工便捷、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并将影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的原则;对于施工工艺,同样应保证技术成熟、对影响人员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的原则。

全套设计图纸出图后可组织相应专家先进行一轮内部评审,后期再按照审图流程报审图中心评审。

1.2 标底编制阶段

评审完的图纸及时移交给相应标底编制单位,结合最新的信息指导价及分部分项涉及到的工艺套取相应定额,部分分部分项无定额可套时,应组织市场询价,材料单价以市场价为准,二级子目可直接以独立费的形式编入标底;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零星工程,例如雨污水管网施工中的基坑排水、检查井周边临时施工护栏、整个项目的机械进出场等单项措施施费用可结合项目体量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包干原则,确定总价,以项计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并明确项目特征描述。清单编制说明中需对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或需要补充说明的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例如道路工程中常见的土方工程应明确场内土方平衡,路基施工时优先使用现有土方,减少外运工程量,同时卸土点及运输路线施工前需到项目所在地城管部门进行相应备案手续,将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标底编制完成后及时召开标前会议,组织设计、标底编制单位,邀请当地村委、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于设计方案及清单内容进行补充,对于涉及到各板块的技术要点及时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编标流程,均无异议后及时发布招标公告。

1.3 施工阶段

施工中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措施。在人工成本控制上,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间,避免人员冗余和窝工,如采用流水作业提高效率。材料成本控制方面,严格把控采购环节,选质优价廉供应商,通过批量、招标采购降低价格,同时加强使用管理,实行限额领料防浪费丢失。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时,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提高利用率、减少闲置,定期维护保养以延长寿命、降低维修更换成本。

建立定期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度,每月或每季度核算工程成本,统计实际费用并与预算对比分析。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项目及原因,如某路段因地质复杂致基础处理费用超支,需分析是勘探不准还是施工方案不合理。针对成本控制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总结推广成本节约经验,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2 施工进度控制要点

2.1 进度计划制定

道路工程开始时,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先勘察施工现场,了解地勘报告和周边环境,为计划提供依据。结合合同工期,划分施工阶段,如路基、路面、附属设施建设等,并确定各阶段时间。考虑施工工序逻辑关系,如路基压实后进行路面基层施工。用 P6 等项目管理软件绘制进度计划横道图或网络图,直观展示进度安排,确保计划科学、可行、前瞻,让施工有序推进。

2.2 资源保障与调配

施工资源是进度的重要支撑。人力方面,依工程进度需求,合理安排各类工种施工人员数量与进场时间,如道路基础施工调配土方作业工人和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路面施工增加沥青铺设工人和压路机司机等。材料供应上,建立稳定供应渠道,提前预估用量并按时采购,确保水泥、砂石、沥青等主要材料充足,避免停工待料。机械设备方面,按工程进度计划配备合适型号与数量的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摊铺机等,并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通过合理的资源保障与调配,为施工进度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2.3 进度动态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进度动态监控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对施工实际进度进行检查与记录,如每周或每半月进行一次进度盘点。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原因。若因天气原因导致路基施工延误,需及时调整后续施工计划,如适当增加路面施工阶段的人力和设备投入,以追回延误的工期。当出现重大进度偏差时,及时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议,组织施工团队、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等各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如优化施工工艺、调整施工顺序等,确保施工进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保障工程按时竣工。

3 进度与成本的协调平衡

3.1 目标协同设定

在道路工程管理规划阶段,将施工进度目标与成本控制目标协同设定。不能孤立地确定工期和成本指标,而要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例如,在确定一个较为紧凑的工期目标时,要评估由此可能带来的成本增加,如加班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的上升等;反之,在设定严格的成本控制目标时,也要考虑对工期的影响,避免因过度压缩成本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权衡,制定出既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的综合目标体系,使进度与成本目标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2 方案优化整合

在施工方案设计与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进度与成本因素进行优化整合。对于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方案,分析其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如在道路路面施工中,比较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速度相对较快,但材料成本较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成本较低,但施工周期较长且养生时间久。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案,或者对方案进行整合创新,如采用复合式路面结构,在保证一定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成本。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也进行优化,如合理安排施工段落的划分和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交叉干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进度与成本的双重优化。

3.3 信息共享沟通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促进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的协同。在工程管理团队内部,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施工进度情况反馈给成本管理人员,如某阶段施工提前或延误,以便成本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如根据进度变化调整材料采购计划和设备租赁安排。成本管理人员也要将成本控制情况告知施工团队,如某项成本超支需要优化施工工艺以降低成本或调整施工进度以减少额外费用。同时,与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外部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获取设计变更信息、材料价格波动信息等,以便在第一时间对施工进度和成本进行调整,确保在整个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进度与成本控制能够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实现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4 总结

道路工程管理中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影响进度及成本的因素除了工程本身还有很多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多方案比较及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保障资源调配、动态监控进度,能够确保道路工程按时推进。在成本控制方面,精心编制预算、严格过程控制、定期核算分析,可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而注重进度与成本的协调平衡,协同设定目标、优化整合方案、加强信息共享沟通,则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道路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与高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轲 . 道路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策略 [J]. 汽车周刊 ,2024,(09):182-184.

[2] 李志强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要点分析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1,(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