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的研究
陆宏维
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天津 300400
摘要: 在当今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道德作为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研究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路径,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更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道德;道德培育;大思政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道德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在中职教育领域,职业道德的培育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素质,更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日益提升,这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复杂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路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不仅是个体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更是社会对未来职业人的期待与要求。为此,探索有效的培育路径,既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中国的独特国情,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实践探索,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3]。
二、理论基础
在大思政视野下,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路径不仅依赖于单一的道德教育理论,而是需结合多重理论框架,以实现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道德培养。德育理论在这一进程中起着基石性的作用。该理论强调道德意识的培养,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入手。通过设定具体的道德情境和案例,例如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的职业伦理困境,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增强其道德判断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当融入到职业道德的教育中。该价值观强调诚信、友善、公正等基本伦理,为学生提供了规范行为标准的道德依据。结合具体的社会案例,如在社区服务中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日常实践中,提升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在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本研究设计了一份涵盖职业道德认知与实践行为的问卷,以量化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水平。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的基本理念、在校园及未来职场中的道德行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等几个维度,并通过五级评分法收集学生的真实反馈。调查对象集中于某市的多所中职院校,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64份,回收率高达96.4%。样本的有效性及代表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数据分析阶段,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显示出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总体分布。结果显示,约有68%的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在实际道德行为的遵循上,仅有45%的学生表示在日常学习和实习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相关的关联分析表明,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与其关注职业发展的程度呈正相关,即对职业前景感兴趣的学生,其职业道德意识普遍较强。
基于问卷调查法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认知上已有所提升,但在实际应用与内心认同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因此,亟需加强职业道德的系统教育与实践引导,以实现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在剖析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时,须从多维度的视角予以解读,以明确其背后的复杂性与深层次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当前社会变迁迅速,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相对盛行,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商业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熏陶,导致政治经济环境的辩证关系。这样的现象在理论上对应着"道德滑坡"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判断及行为表现受到损害,从而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的淡漠。
教育体制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缺乏对职业道德的系统性培养,往往将重心放在技术能力的提升上,而忽视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例如,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但往往由于教学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对职业道德认知的不足。因此,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直接制约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践行,导致了其职业操守的缺失。
个人价值观的构建在职业道德培育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许多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多时候受到家庭教育与同龄人交往的影响,形成了价值观的非理性选择。这种价值观的模糊,使得他们在面对职业道德困境时缺乏有效的判断标准,进而对待职业道德问题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关研究表明,家庭背景、社会认同及人际交往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内在动机,而这些内在动机又与道德行为的形成密切相关,形成了"道德学习"与"道德实践"之间的脱节。
(三)职业道德对中职学生发展的影响
职业道德对中职学生的自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往往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极强的执行力,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其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还能增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中职学生通过实际体验获得的诚信与合作精神,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职场适应能力,还为他们创设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一项关于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那些在校时积极参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学生,在就业后的职业晋升与能力评价中,明显优于未参与者。
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社会适应亦不可或缺。当中职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规范时,能够更有效地融入社会,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指标,而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正是促进中职学生社会适应的基础。"SWOT分析法"表明,中职学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综合提升中,能够形成优势,转而应对外部竞争和压力,从而实现更高层面的自我价值。
职业道德作为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失不仅对个人成长、就业机会和社会适应产生负面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风貌。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四、结论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既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涉及社会对未来职业人的整体期望与要求。职业道德的缺失不仅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职业道德风貌。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深入研究职业道德的培育路径,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中展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种理论框架的融合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更能在实践中增强其道德行为能力,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体制的缺陷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构建都是影响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要因素,亟需各方的共同努力,以改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内容。结合大思政教育方针,为中职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将是当前和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校内外多方的合作,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开展系统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有效解决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困境,提高其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并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琦爽,谢卉琪,焦健,孙汀,樊阳阳.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体商培育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3):57-60.
[2]冯爱惠.大思政视域下理工类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5):74-76.
[3]周红娟.“立德树人”视野下的中职思政课程教学[J].作家天地,2021,(10):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