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生正当时! 中医护理的“节气智慧”与居家实践
高彤彤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今年从 7 月 20 日起已经正式入伏了,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处于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和处暑中间。持续时间大约40 天左右。
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秋季属金,在夏季之末秋季还没有到来之前,这个时间有金气潜伏之意。“伏”除了金气潜伏以外,还指的是人们在闷热潮湿的伏天内,宜伏不宜动,应该减少外出活动以躲避暑气。
那么三伏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中医认为,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合在一起称为“六淫”。其中暑和湿是三伏天影响人体健康最主要的两个外邪,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
暑邪
暑为阳邪,是夏季的主气,是火热所化。暑性升散,因此暑邪最容易消耗人的气和津液。如果人体被暑邪所伤,就会出现发热、心烦、口渴、汗出、乏力、小便短赤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这就是暑邪伤人所导致的病机变化。
湿邪
湿为阴邪,容易伤及脾胃。如果被湿邪所伤,人体就会出现四肢困重、胸闷、恶心、便溏或大便黏腻不爽,甚至会出现上吐下泻等胃肠道症状。
伴随着盛夏的烈日,迎来了备受关注的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段,也是阳气在自然界中最为旺盛的阶段。在中医养生理念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腠理开泄,易受暑湿邪气侵袭,养生需遵循“顺应天时、调和阴阳”的原则。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生活实际,三伏天养生可从起居、饮食、运动、防病四个方面入手,兼顾传统智慧与科学实践。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人们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黄金时间,采用合理的保健方法,可有效防治冬季容易发生的病症,实现“冬病夏治”的功效。
起居调养:避暑藏阳,顺应自然
1. 睡眠讲究“晚睡早起”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夏三月,夜卧早起”,建议晚上 11 点前入睡,早晨6-7 点起床,避开正午高温。午间可小憩20 分钟以养心阳,但忌久睡贪凉。深圳中医院专家指出,三伏天长期熬夜易耗伤心血,诱发心悸、头晕等症状。
2. 环境防暑有技巧
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 26-28% ,避免直吹颈背(督脉所在)。可选用竹席、亚麻床品等天然材质促进散热。每日早晚开窗通风,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传统“三伏贴”疗法正适用于此时,通过药物贴敷肺俞、大椎等穴位,可改善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3. 衣着选择有门道
宜穿宽松浅色棉麻衣物,外出佩戴遮阳帽或手持蒲扇。足部保暖不可忽视,居家可穿薄袜避免“寒从脚起”。古籍《养生论》特别强调“夏不敞胸,热不凉背”,提醒不可因贪凉而裸露腰腹。
饮食养生:清补结合,健脾化湿
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含水分丰富的食物为主。因三伏天温度较高,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能量消耗较多,饮食要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新鲜蔬菜及水果在三伏天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不仅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素,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
另外,适当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鱼类和豆制品,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三伏天要尽量避免吃太油腻、辛辣和刺激的食物,避免增加肠胃负担。
情志养生
高温天气易使人们心神不定,情绪波动大,对身心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三伏天里应学会调整心情,让自己有一个宁静的心境。
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听歌、看书、画画,都能放松身心,这些活动能使人暂时忘掉炎热所引起的不适,减轻紧张情绪。
其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助于调节情志,充足的睡眠与规律作息能让人保持精神饱满与心情舒畅。另外,还可以尝试进行冥想、瑜伽等有助于身心放松的活动。这些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减轻压力。
运动养生
尽管高温天气让人感到不适,但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一要选好运动项目。烈日炎炎忌剧烈活动,可选择在晨起或黄昏时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轻中度运动。这些运动不但可以消耗身体里过剩的热量,还有助于维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
二要注意补水。高温天气易使人体缺水,锻炼前后应适量喝水,可选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失去的水分、矿物质等。
三要注意运动后的休息与康复。运动后适当的拉伸与放松练习有助于减轻肌肉疲劳,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运动后应保证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伏养生不但是对人体的全面护理,也是对中华传统医学睿智的深切感悟。透过循着中医护理节气智慧,居家环境下也可以很容易地练习到这些珍贵养生方法。
疾病预防:冬病夏治,未病先防
1. 空调病的应对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易出现鼻塞、关节痛,可用艾叶煮水泡脚(水温 40% 左右)驱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的三伏灸疗法显示,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 78% 。
2. 暑湿感冒的防治
出现头重如裹、低热乏力等暑湿症状时,可用香薷饮(香薷、白扁豆、厚朴)代茶饮。药膳推荐荷叶粥:鲜荷叶1 张、粳米100 克煮粥,清热解暑效果显著。
3. 情绪调节很重要
中医认为“暑易伤心”,情绪波动易引发血压升高。可练习“呵”字诀(吸气默念“呵”字)平心静气,或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 寸)缓解焦虑。
特色疗法:传统智慧现代应用
1. 三伏贴的精准使用
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需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每次 4-6 小时,皮肤敏感者应缩短时间。临床数据显示,连续贴敷三年对哮喘控制率提升约40% 。
2. 药浴养生新趋势
选用艾叶、佩兰等草药煮水沐浴,可祛湿止痒。新兴的“中药汽疗仪”通过蒸汽打开毛孔促进药物吸收,适合办公室人群。
3. 耳穴压豆疗法
夏季失眠可贴压神门、心等耳穴,配合规律作息效果更佳。研究证实,该方法改善睡眠有效率超 65% 。
三伏天养生本质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节律。现代人还需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冷饮解暑、忌熬夜刷手机耗伤阴血、勿将“以热制热”误解为暴晒。正如《遵生八笺》所言:“夏气热,当食菽以寒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辩证运用传统智慧,让养生方法既有文化根基又具科学内涵。最后提醒,具体调理方案应咨询正规中医师,根据体质个性化调整。
无论调整饮食、调节情志或运动锻炼,都能给身体和精神以营养,让我们既能抵抗三伏天这一特殊时期高温,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养精蓄锐、强健体魄,为秋冬养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