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情境的空乘专业学生审美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吴丽霞 杨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403
引言:
审美能力是空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其服务品质与个人魅力的关键体现,新时代旅客对服务体验与文化品位有双重期待,传统审美教育方式渐显互动性不足、体验性匮乏的问题。智慧情境引入为空乘专业美育提供突破口,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搭建多感官参与的教学空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教学壁垒,提升学习趣味性与实效性。
一、空乘专业审美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空乘专业审美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仍有显著局限,一定程度影响学生职业形象塑造与综合服务素养提升,空乘职业兼具鲜明形象展示性与服务艺术性,对从业者外在气质、语言表达、文化品位及整体审美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美育体系下,空乘专业审美教育多停留于静态知识传授与形式化形体训练,缺少对学生主观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及审美创造的深层引导,课程设置以技能展示为核心,侧重技巧而轻视内涵,使得学生在真实服务场景中难灵活运用审美能力提升旅客体验,也难真正实现审美认知与个性表达的统一。
当前教学方法与环境的单一性,进一步加重审美教育效果的瓶颈,多数院校沿用线性教学流程与标准化考核,未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多维表达,教学手段常依赖纸质教材、影像资料及统一形体课程,缺少实时互动、沉浸体验与情境引导,难以调动学生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审美课程常处于边缘位置,未能与职业技能课程形成融合联动,导致学生难将审美素养转化为服务魅力与文化修养的一部分,数字化背景下,学生视觉经验与审美偏好愈发多元,单一教学内容与传统美学范式已无法满足他们对感知丰富性与自我表达的需求,教学内容更新迟缓,教学场景缺乏技术支持,审美教育与智慧时代学习方式出现严重脱节。
教师队伍在审美教育理念与智慧化教学能力上的欠缺,同样是当前困境的重要因素,部分授课教师对空乘行业发展趋势与审美需求认知不深,仍固守过去的教学范式与审美标准,难结合行业实际引导学生。智慧情境技术的课堂应用尚未普及,教师普遍缺乏虚拟仿真、AI 美育系统、数字交互平台等智能工具的操作与整合能力,限制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拓展,这种师资结构的不均衡与技术应用的滞后,导致教学内容无法精准匹配学生实际需求,也难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审美教育转型。
二、基于智慧情境的空乘审美教育模式构建路径
构建基于智慧情境的空乘专业审美教育模式,核心是借技术赋能与教育理念革新,打破传统美育边界,打造以情境体验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体系,智慧情境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为空乘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多维审美感知环境,让学习过程从静态灌输转为动态交互,从单一感官刺激转为多通道综合体验。VR 技术可模拟机场接待、机舱服务、高端旅客接待等典型服务场景,融入光影构图、服饰搭配、言行仪态等审美元素,学生能在“沉浸—认知—表达”的链条中逐步内化审美判断力,提升个性化的美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重构是智慧情境模式有效落地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设计需实现空乘技能课程与美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美中育技、技中显美”的双向渗透结构,形体礼仪、服务语言、化妆造型、服务空间设计等内容可重新整合为跨界审美模块,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展情境重现与个性化反馈,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建构。具体教学过程中,智能交互平台能对学生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语言节奏进行智能识别与审美评价,搭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美育提升路径。
教师角色重构与教学协同机制优化同样必要,智慧情境中,教师不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学习引导者与智慧平台设计者,教师需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能将智慧技术与审美教育融合应用,构建多元表达的教学语境,校企协同教学机制需建立,引入航空公司、形象设计机构等行业资源,实现校内教学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可邀请航司礼仪教官参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或把真实服务案例转化为虚拟情境剧本,提升教学现实感与职业引导力,还能建设“美育实验舱”与“虚拟审美训练系统”,将智慧情境延伸至课外实践,形成“教—学—评”一体化智慧审美教育闭环,为学生提供持续、动态、多层次的审美能力成长空间。
三、智慧情境审美教育模式的实效性分析与优化建议
智慧情境下的审美教育模式,在空乘专业实际应用中展现积极教育成效与发展潜力,技术驱动构建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有效提升学生审美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教学实践里,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完成审美任务的表现,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展现出更强的审美判断力与服务场景中的审美适应能力,形象管理、服务礼仪、空间审美设计等领域,学生可经过多维互动获取反馈,开展审美自我调整与个性表达,进而提升整体专业素养。
智慧情境审美教育模式的实施虽已取得一定实践成果,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可优化的空间,部分学生面对虚拟场景中的学习任务时,往往仅停留在表层动作模仿层面,未能深入开展审美深层含义的探究与反思活动,导致审美内化与审美创造的完整链条尚未真正形成闭环。部分智能系统的情境设计缺乏空乘专业领域的针对性,未能完全贴合空乘职业特有的服务特征与形象表达要求,进而造成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标准之间存在明显脱节,教师群体在技术整合应用与课堂引导把控中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差异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一致性,还有部分教师对智慧教学平台的理解深度与操作熟练度不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在技术支持下完成系统性审美训练,最终使先进的智慧平台沦为单纯的展示工具,而非推动教学成效的核心抓手。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智慧情境审美教育的路径可从三个方向展开,其一强化教学情境的专业贴合度,与航空行业深度合作,引入真实服务细节与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虚拟场景的职业真实感;其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智慧教学能力,构建以“技术 + 美育”为核心的复合型教师团队,依托系统培训与专题教学研讨推动教学观念深度转变;其三完善学生审美成长的评价机制,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对学生的行为数据、学习轨迹与审美表现展开综合分析,建立覆盖全过程、多维度的动态评价模型,实现更精准的指导与反馈。
结语:
本文围绕空乘专业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智慧情境的教学路径及实施效果展开系统研究,指出传统美育在空乘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结构性短板,提出以智慧情境为支撑的教育模式创新路径。技术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既拓宽了审美教学的实现形式,也为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可行策略,未来需在资源整合、平台优化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推动美育实践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 李静 .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学模式研究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36(9):45-49.
[2] 郑文婷 , 黄莉 . 基于虚拟现实的高校审美教育创新实践 [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33(6):82-86.
[3] 陈媛媛 , 林佳 . 高职空乘专业美育教学改革与路径探析 [J]. 职业教育研究 ,2023,41(4):58-62.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智慧情境的职业英语审美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23CTXJK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