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王凤萍
甘肃省天水市东岔中心学校741036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成为当前有待解决问题。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教学内容选择上缺乏系统性,也有教学方法运用上缺乏创新性,这些都影响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有价值发挥。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内容选择与方法创新,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小学音乐教学;教学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发现存在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生认知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内容选择上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注重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结合,并在方法上采用游戏化教学、体验式学习、信息技术融合等创新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民族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关键,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体系、教师素养、学生认知等方面。在教材体系方面,民族音乐内容比例较低,且缺乏系统性编排,很多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未能纳入教材,导致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机会有限。同时现有教材中民族音乐多侧重于技巧性教学,忽视了文化内涵传承。在教师素养方面,部分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了解不深,难以准确把握民族音乐特点与文化内涵,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很多教师缺乏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力,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新兴教学资源。在学生认知方面,受到流行文化冲击,小学生对民族音乐认知度普遍较低,缺乏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由于缺乏家庭与社会环境支持,学生接触民族音乐机会较少,难以形成深入理解与持续性关注。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选择
选择民族音乐教学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原则。内容选择应关注学生兴趣点,挖掘民族音乐中适合儿童学习欣赏元素,例如选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情感饱满作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感受民族音乐魅力。同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将音乐技能学习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学生不仅掌握音乐本身,更理解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内容选择还应注重时代性与地域性结合,既要保留传统经典作品,又要适当引入经过现代编配民族音乐,使其更贴近当代小学生审美需求。另外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作品难易程度与课时安排,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又能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快乐的泼水节》歌曲为例,这一教学内容选择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元素有效融入。教材选取具有浓郁傣族风情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其旋律活泼欢快,歌词描绘了少数民族欢度传统节日热闹场景,形象表现了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形象,通过学习歌曲充分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歌曲中还蕴含团结和谐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实现了音乐技能学习与文化价值传承双重目标。教材还配合图片呈现了泼水节活动场景,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象化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独特魅力。这种将音乐技能、文化传承、审美体验有机结合内容选择,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有效传承。
三、民族音乐元素创新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探索
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需要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构建多元互动、体验式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民族音乐元素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民族特色乐器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特点。同时教师还应创设情境式教学,将民族音乐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模拟表演中深入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体验式学习也是创新教学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简易民族乐器、学习民族舞蹈动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民族音乐理解。另外教师还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将民族音乐教学与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结合,构建立体化学习体验。评价方式上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关注学生参与度、创造力等多维度表现。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唱山歌》为例,该歌曲教学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多维度体验式学习上。教师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播放壮族山水风光图片,营造浓郁桂林山水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山水中。在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对歌场景。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模唱与对唱相结合方式,教师先范唱展示山歌独特韵味,然后引导学生逐句模唱,掌握山歌特有起落变化。接着将全班分为问句组与答句组,模拟壮族传统对歌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山歌一问一答特点。同时教师融入肢体动作教学,引导学生随歌声摆动身体,感受山歌节奏韵律。在拓展环节,教师启发学生尝试改编歌词,将身边景物或生活感受编入山歌,实现创造性学习。评价方式上采用展示性评价,组织山歌小明星展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充分展现学习成果,增强文化自信与音乐表现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存在问题,需要教师从内容选择与方法创新两个维度入手,构建科学合理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在内容选择上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文化内涵传承,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在方法创新上要运用游戏化、体验式、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传承与发展,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杨松花.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渗透[J].速读旬刊, 2015.
[2] 秦子绚.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音乐[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二十四).2022.
[3] 王雪红.如何更好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J].音乐大观, 2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