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教学游戏化路径的实践探究
李慧敏
土默特左旗白庙子中心幼儿园 010109
引言
在学前教育阶段,绘本以其独特的图文叙事优势,成为开启幼儿认知图式的重要窗口。然而,传统静态阅读模式难以满足幼儿具象化、行动化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流失与理解表层化。为此,引入游戏化策略成为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重构绘本的呈现方式和互动形式,将知识传递转化为具身体验。此种教学转型不仅能顺应幼儿“玩中学”的天性特征,更能激活幼儿深层认知加工机制,使颜色符号转化为情感共鸣,文字信息升华为思维框架。
1 开展角色扮演,激发情感共鸣
游戏表演是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对绘本故事情节发展、主人公语言和行为的再现,从而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这种多样化地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深度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小班绘本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通过模仿小兔子张开双臂、跳高等动作和语言表达爱,引导幼儿思考小兔子对大兔子的爱以及大兔子如何回应,从而联想共鸣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在阅读《老娃娃》绘本时,依循绘本情感脉络,创设幼儿扮演“志愿者”的情境,让幼儿主动询问“老人”需求,照顾“老人”,并情感升华至关爱身边老人,让幼儿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中祖辈们正在慢慢变老,激发幼儿敬老爱老之情。
2 开展趣味亲子活动,落实家园共育理念
课程游戏化视域下的幼儿园绘本教学同样离不开趣味亲子活动的开展,亲子活动能够有效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便于统筹园所教育、家庭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使两者形成合力,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当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与家长建立长期的家园共育机制。从线上来看,主要包括对现代通讯设备的应用,建立沟通交流群组,以提高家园共育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效率,共同关注幼儿的绘本阅读。从线下来看,教师应当组织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旅行研学活动、亲近自然活动等,从横向维度拓宽课程游戏与绘本阅读范围,让家长全程参与到对幼儿的阅读教学中去,由此将家园共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并使之产生实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广泛应用的时代红利,借助 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家园共育互联互通群组,并在群组中实时分享幼儿在园所的表现,使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连贯性和衔接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线下亲子活动,以“亲子共读一本书”为例,让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并融入趣味化的情景剧表演游戏,由此使情景剧更加自然贴切,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亲近自然活动,设置“拥抱美丽自然,呼吸自由空气”的活动主题,让家长与幼儿接受大自然的疗愈,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使幼儿更好地阅读关于大自然的绘本。
3 组织竞赛和益智游戏,促进幼儿阅读思维
将思维培养工作、绘本阅读活动与课程游戏化理念三者相结合,教师可以围绕绘本的主题组织幼儿开展益智游戏,并融合竞赛机制,设置幼儿喜爱的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带动幼儿思考,以此达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目的,在促进思维进阶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自信心。以绘本《世界上最棒的礼物》为例,书中色彩缤纷,每两页藏着一个与周遭环境颜色相同的礼物,充满了趣味性与探究性,教师将绘本的内容打印出来张贴在白板上,组织幼儿开展竞赛类益智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均分两组,讲明竞赛规则,并提前告知幼儿奖品内容,如卡通水杯、毛绒公仔、幼儿喜爱的贴纸等,使幼儿对比赛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其中。随后,益智竞赛游戏开始,教师为幼儿展示第一张长颈鹿与粉房子的图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并猜测长颈鹿要赠送的礼物是什么,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活动,并未阅读过该绘本,因此在最初尝试时遇见了难题。部分幼儿围绕“粉色”关键词随意联想,如桃子、裙子等,教师便让两组幼儿仔细观察图画,比对粉房子与黄房子的异同,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幼儿发现粉房子下面有两个轮子,猜测长颈鹿送的礼物是小车,教师予以肯定后展示第二张长颈鹿推着推车的图画。以此类推,教师继续出示图画,让两组幼儿观察并抢答,在益智游戏活动中充分锻炼了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思维能随着阅读的进程而逐渐进阶。
4 创新绘本游戏形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游戏化形式可以随着绘本内容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同的绘本游戏形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如语言表述类绘本游戏侧重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将阅读绘本时的语言输入转变为语言输出,在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为后续更好的人际交流和日常生活奠定基础;美工实践类绘本游戏强调幼儿动手操作,通过绘本阅读完成知识积累与内化,之后以实践的方式检验绘本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情景剧表演类绘本游戏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沉浸到游戏中,并将自己想象成绘本故事中的人物,结合人物对话完成情景剧表演。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绘本资源选择绘本游戏的形式,突出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感、代入感以及获得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阅读绘本的快乐与收获。以绘本《妈妈的生日礼物》为例,这本绘本通过翻页、推拉、书袋、小猪存钱罐模型等多种形式,模拟购物、赚钱、付钱、存钱等多种场景,有利于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了解经济学常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中关于购物的场景,设计“小小采购员的生日惊喜”的情景剧游戏,由此将绘本阅读转变为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游戏中,首先,教师可以明确角色分配,即小明——主角,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妈妈——温柔的母亲形象;售货员阿姨——热情且友善;小伙伴——作为背景角色,可以参与讨论与提供帮助。其次,进行场景布置,如家里的客厅、超市一角,为幼儿参与情景剧游戏奠定基础,同时准备道具,包括生日蛋糕的模型或图片、购物篮、玩具货币、售货员围裙、小明的背包等。最后,教师根据绘本内容、生活元素等设计情景剧脚本,将情景剧分为三幕,分别为“客厅对话”“商店购物”“送妈妈生日礼物”。在幼儿明确角色定位、熟知故事情节、记住主要台词后,参与到趣味化的情景剧游戏中,从而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学会感恩。
结语
绘本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幼儿阅读过程中促进其观察、想象、判断及推理等认知行为。然而,鉴于幼儿实际能力尚不足以全面支持这些行为,绘本教学的游戏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需融入游戏化理念,致力于为幼儿营造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使其在动手操作中汲取知识,在表演游戏中深化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郜婷婷.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4(36):158-160.
[2] 李革艺 . 幼儿园大班绘本游戏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22-24.
[3] 郑冰 . 幼儿园利用游戏实施绘本教学探析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