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综合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李亚妮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民医院 044600

前言

小儿静脉给药常选择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反复穿刺引发的痛苦有效规避,同时该方法可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操作便捷,有极广的适用范围。有学者研究后表示,在实际操作中配合护理措施对并发症的减少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保证[1]。综合护理为全新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同时有理想的护理效果。

现状分析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时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之一。该类操作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因患儿好动、静脉细及血管分布少所导致的可能出现的输液失败的问题,并最终保持静脉的持续通畅性。由于留置针应用较为简便,故在门诊及儿科病房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 [2]。

问题确立

分析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行静脉留置针小儿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正向 影响。

目的

应用合适的护理方式,最终达到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轻患儿穿刺中的痛苦。

文献查证

张玉婷 [3] 等人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与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结果显示小儿在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护理后家属的满意度水平显著提升。这一结果能够说明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利于减低小儿输液后不良反应发生水平,并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解决方法

选出本院 2020 年 11 月 ~2022 年 11 月的 82 例住院患儿。分别进行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支持。比较护理后两组一次穿刺成功占比及并发症发生率。

执行过程

一般资料

选出本院 2020 年 11 月 ~2022 年 11 月的 82 例住院患儿,分组方式:抽签法。研究组 41 例:男 25 例女 16 例,周岁范围介于 7 个月至 6 岁之间,均值( 3.68±0.27 )岁。疾病类型: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为30 例、11 例。参照组41 例,男27 例女14 例,周岁范围介于8 个月至6 岁之间,均值( 3.98±0.24 )岁。疾病类型: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为 28 例、3 例。验证不同组别住院患儿的对应分析项目内容,数据计算资料结果区别状况相对较低一些( P>0.05 )。

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输液期间需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对三查七对制度认真落实,并对患儿的输液状况加以关注,告知家属需加强患儿的卫生,合理饮食,调整作息。

研究组(综合护理):(1)留置针护理。穿刺之前需对输液病房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将输液环境进行布置,包括:喜爱的毛绒玩具以及卡通图片,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排斥心理明显减轻。通过肢体动作主动与患儿沟通,同时可通过以下方式让患儿勇气增强,包括:鼓励和表扬,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同时可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让患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 [2]。(2)穿刺时需选取适宜的留置针,防止出现静脉炎。输液器气体需事先排出,对患儿穿刺部位皮肤事先固定,之后进针,对角度刺入血管进行调整,回血后可将进针停止,在此期间还需对患儿给予鼓励和安抚。(3)完成穿刺后对留置针加以固定,确保封管正确,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流程,若封管液将管腔充满,留有 1ml 并将针头拔出。留置期间需将巡视工作加强,若有任何异常需立即拔管。(4)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事先将药物特性和刺激性充分了解,并对潜在的不良反应进行掌握,若药物有极大刺激性需选取弹性以及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滴速也需严格把控,从而将静脉刺激减轻 [3]。对穿刺处和周围严密观察,是否发生渗液和红肿,有异常需立即观察导管,将留置针拔出,并做好消毒工作。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组别护理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

对比不同组别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血肿、渗液和静脉炎。

统计学方法

采用 PSS22.0 统计学软件,利用 t 计算工具完成计量资料检验,当结果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评价

2.1 一次性穿刺成功占比

研究组 41 例患儿行综合护理,39 例穿刺成功,占比 95.12% ;参照组 41例患儿行常规护理,30 例穿刺成功,占比 73.17% ;对比后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2 组数据有较大差异, X2=7.4047 , P=0.0065 。

2.2 不同组别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后为 4.88% ;参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后为 21.98% ;统计后研究组数据显著低于参照组,2 组有较大差异, P<0.05 ,详情数据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组别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n,% )

结论

有资料表示,静脉留置针存在诸多优势,包括:操作便捷、有极小的痛苦,要想将留置针脱落和导管堵塞等状况明显减少,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既往的常规护理存在诸多局限,且内容相对单一,患儿以及家长的护理需求难以满足。综合护理的综合性更强,可将诸多弊端进行改善,最终将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

数据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参照组高,2 组有较大差异, P<0.05 ,充分表示综合护理可结合患儿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细节方面更为关注,减轻痛苦的同时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4]。

综上所得,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获得理想的效果,不仅将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可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圣敏 , 田春霞 . 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16):139,163.

[2] 何冬梅 , 叶玉萍, 刘文菲, 等.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 [J]. 医疗装备 ,2019,32(12):175-176.

[3] 张玉婷 . 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妇儿健康导刊 ,2020,10(12):62-63,66.

[4] 赵宁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J]. 妇儿健康导刊 ,2020,10(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