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储能耦合模式拓展风力发电消纳应用边界

作者

王跃刚

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风力发电具有清洁、可再生等显著优点,然而,其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的有效消纳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风力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时,由于风速的不可预测性,风力发电输出功率会频繁波动,这可能导致电网电压和频率不稳定,影响电力供应质量。同时,在用电低谷时段,大量的风电无法被及时消纳,造成弃风现象,不仅浪费了清洁能源,也阻碍了风力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我国一些风力资源丰富但电网消纳能力有限的地区,弃风率曾一度高达 20% 以上 。

储能技术与风力发电的耦合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系统相结合,利用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特性,可以有效平滑风电功率波动,调节电力供需平衡,从而拓展风力发电的消纳应用边界,提高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储能耦合模式概述

2.1 储能耦合模式的类型

常见的储能耦合模式主要包括电池储能系统(BESS)与风力发电耦合、抽水蓄能与风力发电耦合以及压缩空气储能与风力发电耦合等。

电池储能系统耦合模式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它通过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各类电池,在风力发电功率过剩时储存电能,而在风电功率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例如,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快速对风电功率波动进行调节 。

抽水蓄能与风力发电耦合则是利用风力发电的多余电量将水从低位水库抽到高位水库,储存势能。当需要电力时,水从高位水库流下驱动水轮机发电。这种模式适合在具备合适地形条件的地区应用,其储能容量大,适合长时间、大规模的电力存储与调节 。

压缩空气储能与风力发电耦合是利用风电多余电能将空气压缩并储存于地下洞穴等空间,在需要时释放压缩空气驱动燃气轮机发电。该模式具有储能效率较高、寿命长等优点,可有效平抑风电波动 。

2.2 储能耦合模式的工作原理

以电池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耦合为例,其工作原理基于实时监测风电输出功率和电网负荷情况。当风电输出功率大于电网负荷需求时,储能系统启动充电过程,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而当风电输出功率小于电网负荷需求,或者风电因风速过低等原因停止发电时,储能系统则进行放电操作,向电网补充电能,维持电力供需平衡。

在整个过程中,控制系统通过对风电功率、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精确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确保风电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运行,有效平滑风电功率波动,提升风电接入电网的稳定性。

三、储能耦合模式拓展风力发电消纳应用边界的表现

3.1 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拓展风电并网规模

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限制了其大规模并网。储能耦合模式能够有效平滑风电功率波动,使风电输出更加稳定。通过实时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在风电功率快速变化时,储能系统迅速响应,吸收或释放电能,维持电网电压和频率在稳定范围内。

这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接纳更大规模的风电接入。例如,在某地区的电网中,在引入电池储能系统与风电耦合后,原本因稳定性问题只能接入 50 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提升至 80 万千瓦,大大拓展了风力发电在电网中的消纳规模。

3.2 优化电力调度,增加风电消纳时段

传统电力调度中,由于风电的不确定性,调度部门往往对风电的利用较为保守。储能耦合模式为电力调度提供了更多灵活性。储能系统可以在风电大发但用电需求较低的时段储存电能,然后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实现 “削峰填谷”。

这样一来,风电不仅可以在原本难以消纳的时段被储存起来,还能在更需要电力的时段发挥作用,有效增加了风电的消纳时段。例如,在夜间风电大发但用电低谷时,储能系统将多余风电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使风电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3 促进分布式风力发电应用,拓展消纳场景

在分布式风力发电场景中,储能耦合模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风电通常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直接接入配电网可能对其造成较大冲击。储能系统与分布式风电耦合后,可以对风电进行就地储存和调节。

一方面,保证了分布式风电输出的稳定性,减少对配电网的影响;另一方面,拓展了分布式风电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偏远地区的分布式风电项目中,储能系统可以储存电能,满足当地在无风时段的用电需求,实现分布式风电的独立供电,为一些离网型用户或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稳定电力。

四、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风电场为例,该风电场装机容量为 300MW,在未采用储能耦合模式之前,由于风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弃风率高达 15% 左右。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风电场引入了一套 100MW/400MWh 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在储能系统投入运行后,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有效平滑了风电功率波动。

在风速快速变化时,储能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充放电调节时间在秒级以内,使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范围大幅减小。

从电力调度角度来看,储能系统实现了 “削峰填谷”。在夜间风电大发时段,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电能,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风电场的发电量得到更充分利用,弃风率降低至 5% 以内。同时,该风电场的风电可以更稳定地接入电网,电网调度部门对其接纳程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拓展了风力发电的消纳规模。

在另一个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中,该项目位于偏远山区,主要为周边村落供电。配备了小型的储能系统后,分布式风电不仅能够稳定地向村落供电,在无风时段也能依靠储能系统维持电力供应,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用电不稳定问题,拓展了分布式风力发电在偏远地区的消纳应用场景。

五、结语

储能耦合模式在拓展风力发电消纳应用边界方面具有显著成效。通过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耦合,能够有效应对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优化电力调度,促进分布式风力发电应用,从而在多个维度拓展风力发电的消纳应用边界。

然而,储能耦合模式的大规模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储能系统成本较高、部分储能技术寿命和效率有待提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投入,降低储能成本,提高储能系统性能,以推动储能耦合模式在风力发电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能源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帅 .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弃渣场安全分析及防护措施设计 [J]. 铁道标准设计 ,1-8.

[2] 闻克宇 , 曹娅利 , 鲍学英 , 王妍 , 霍雨雨 , 冉墨文 . 基于多层复杂网络模型的山区铁路“桥梁- 环境”系统关键绿色要素识别[J]. 铁道标准设计,1-12.

[3] 仝荣荣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5,48(04):126-129.

[4] 刘春芽, 谢子龙, 寇玉佼, 薛雪. 高速公路主动管控策略方法探究[J].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5,(02):84-87.

[5] 王军 . 公路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J]. 大众标准化 ,2024,(18):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