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潘宝山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佳木斯 154000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其在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地位,并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其在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性慢性病;地位和作用

1  引言

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心脑血管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简称“慢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3亿,糖尿病患者超1.3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干预、健康促进、技术指导和政策倡导等方式,将慢病管理从个体治疗延伸至群体防控,从疾病应对转向健康促进,可有效降低慢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疾病负担[2]。

2  疾控中心在慢病管理工作的地位

2.1 预防医学是现代卫生体系的重要分支  预防医学指通过研究疾病发生规律、环境与健康关系,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进展或降低危害,核心目标是“防病于未然”。其研究的重点是识别影响健康的多维因素(环境、行为、遗传等)并制定系统性预防措施,服务对象是家庭、群体或整个社会[3]。

2.2慢病的管理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对慢病的管理具有任务的长期性、社会的参与性、业务的技术性和管理的科学性特征,强调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疾控中心参与慢病管理方能真正体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群体等功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年来疾控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总方针,认真落实四级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3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饮食机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疾病谱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以心脑血管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病已超过传染病排在居民死亡首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4]。慢病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多数发病后难于治疗,病程较长、甚至终身带病或致残。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对慢病的管理需要严密的设计、合理的组织、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参与,这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

3  疾控中心在慢病管理工作的作用

3.1发挥四级预防在慢病管理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作用  四级预防即在原有三级预防基础上增加一个原始级预防,其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原始级预防在慢病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疾控中心既要掌握目标人群的二、三级预防,又要重点参与、实施原始级和一级预防,成为特定四级预防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作政府的好参谋,体现四级预防在慢病管理中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作用。

3.2发挥慢病监测的指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覆盖本区的慢性病监测系统,通过死因监测、慢病患病登记、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等方式,系统收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的发病、患病、死亡及相关危险因素数据,为制定科学的慢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社区居委会调查、抱病、登记→社区医院核对病例、区域内医院门(急)诊病例一律填写《佳木斯慢病事件发病(死亡)报告卡》录入专报系统→疾控中心调查核实、统计分析的慢病监测系统。疾控中心作为慢病监测中心,同时做好漏报率、抽查等慢病监测质量,确保慢病管理无死角,并定期形成慢病管理分析报告,充分发挥慢病监测的指导作用。

3.3发挥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建立资料信息系统,能把居民健康档案与社区医院医疗活动连续起来,动态反映、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在历年老年人保健、慢病预防控制专项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上原有的急性传染病资料,我区已逐步建立起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疾病、健康信息档案库,可在今后应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4发挥区域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枢纽作用  疾控中心负责二级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枢纽。对于本区域内的慢病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且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社区医院负责一级质量管理,疾控中心负责二级质量管理,明确规定了各有关资料必须经社区医院质量把关后再报送,疾控中心进行第二级质量管理。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核实等,确保健康资料的准确性。凡是误差率超出允许误差3%的资料,退回原社区医院负责第一级质量的管理部门,并对资料重新进行调查、填写、核准,无误后重新上报疾控中心二级质量管理部门。

3.5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  慢病管理的重点是原始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素质提升是原始级、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疾控中心应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慢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区通过新型网络结合传统宣传方式,定期开展多层面系统宣传,从行为意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干预,确保四级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高效参与,以及完成原始级、一级预防资料的收集。

4  结束语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有效控制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疾控中心作为慢病防控的“大脑”和“枢纽”,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协助配合,将在慢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峰,吕菊红,高建民,等.新医改背景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策略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12):760-764.

[2]张燕,王小艳,雷智,等.2016年泸州市18岁及以上体检人群慢性病现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5:434-437.

[3]殷振良.卫生防疫机构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地位和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16(1):58-59.

[4]饶克勤,刘新明.国际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中国[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信息:潘宝山,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及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