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作者

李永杏

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  67910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好好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长处,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确保学生能积极学习、全面发展。微课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欢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微课凭借时长简短、内容充实的特点,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有效工具。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明确微课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科能力和道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一)呈现课程核心,引导学生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以创设情境为主要方式呈现课程的核心点,确保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产生对知识进行多元化、深层次探究的意识,随后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实践任务。

以人教版统编版高一必修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搭配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展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让学生第一时间对课程主题形成认知。接下来,教师分别提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中经济体制的差异信息,通过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经济制度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横向比较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穿插 “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未来发展中我国该如何完善经济制度?” 等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深度探索,让他们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提高对核心话题的理解能力,增强整体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一些与课程核心话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进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用 1 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简要呈现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对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重点标注,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再结合一些时事热点新闻,将以往的发展情况、最新的政治动态融合起来,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解教材内容,详解知识内涵

教师应根据课前准备阶段对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把每个模块、知识点聚焦到一个核心问题或概念上,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深入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新闻案例、图表、动画等丰富素材,对每个模块及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在确保知识点之间有效衔接的前提下,完成对抽象概念的具象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素材设置问题、组织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顺序,构建高效的动态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统编版高一必修 2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本课分为 “个人收入分配” 与 “社会保障” 两个模块,前者包含概念阐述、分配方式以及收入分配问题三个具体知识点,后者可分解为社会保障内容解读与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发展两部分。完成知识点的具体分析后,教师可根据发展顺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次呈现微课视频。比如在解读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时,用 “按劳分配” 与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两个具体案例进行纵向对比解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析知识点,加深知识印象,同时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清晰区分各种分配方式及适用条件,为自身生活提供便利。每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都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践任务进行后续教学衔接,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及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政治综合素养。

(三)巧设探索问题,强调深度思考

微课在教学中表现出 “小” 和 “细” 两个明显优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故事、小策略、小现象来完整呈现大概念,降低教学难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最终积少成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方便学生参与各种带有 “小” 特征的微课视频讨论活动,教师需要将提问贯穿课堂始终,利用微课视频中展示的案例、情境,自然引入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问题。在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时,用多样化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寻找问题答案,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问题的启发性,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用一些能激发学生挑战欲的问题进行教学衔接,为他们提供深度思考、综合学习的动力。当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找到答案后,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他们后续积极学习、自主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教师还应在问题中融入一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把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在寻找问题答案时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中能将知识外化于行,实现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统编版高二必修 4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展示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辨析的兴趣。例如,在播放一段两分钟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和价值?现代社会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化?” 学生从视频内容出发,深入思考和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策略,同时能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接下来,教师展示国家在庆祝传统节日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体现,就此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以此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综合讨论中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并且在相互交流、补充信息的过程中更加珍惜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传承与发扬的责任。

结语

高中政治教师将微课视频融入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在传统知识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出更多组织教学活动的新途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在制定微课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明确教材知识的重点,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探索微课视频的多样化应用方式。通过丰富的师生互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政治课堂,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和个人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晓艳 . 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高考,2024(06):32-34.

[2] 黄菲 .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 (08):10-12.

[3] 赵丽芬 . 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J].中学课程辅导,2022 (2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