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模式与创新路径
单莹莹
山西省临汾会计学校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的产生、存储和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会计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到审计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了深刻影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备大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一、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需求变化
传统的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例如,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对会计人员技能的需求提升
大数据时代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会计人员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如 Excel 高级功能、SQL 数据库、Python 等,对财务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数据建模和预测能力,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预测和预警。
(三)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以及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会计行业的变革。
二、传统会计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会计课程体系偏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对数据分析、编程语言等跨学科内容涉及较少。教学内容长期沿用固定框架,未能及时融入财务机器人、智能审计等新技术应用,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学生难以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处理思维,面对企业实际需求时出现技能断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过度依赖单向灌输式讲授,案例讨论与互动实践环节占比不足。学生主要通过机械记忆掌握知识点,缺乏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场景割裂,模拟实训多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体验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有限。
(三)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学科背景同质化严重,多数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数据科学训练。在讲授大数据分析、财务建模等内容时,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难以进行技术实操演示。教师与企业数字化实践脱节,对业财融合场景下的新技术应用缺乏深度认知,制约了前沿知识的有效传递。
三、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需求,会计教育应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保留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增加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Python 财务数据分析”等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会计领域。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会计教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实际的会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键。为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人才,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领域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以鼓励现有教师参
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已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学校需主动对接行业动态,与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例如,联合企业开发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会计大数据分析案例库,将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脱敏后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掌握数据清洗、可视化分析等技能。可探索“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导师指导实战项目,帮助学生理解业财融合下的智能财务决策流程。
(二)推进国际化教育
会计准则趋同与跨境数据流动对人才国际化能力提出新挑战。高校需构建“双语 + 双准则”教学体系,采用 IFRS 与 USCPA 双轨制教材,嵌入国际财务报告案例解析。可引入 ACCA、CMA 等国际认证课程模块,通过案例比较分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在收入确认、金融工具等领域的差异。鼓励教师参与IASB 研讨会,将最新准则变动实时融入教学。建立海外实践基地网络,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跨境审计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虚拟团队协作完成跨国合并报表编制,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质量评估需突破传统试卷考核模式。应构建“三维度九指标”评价模型:知识维度考察SQL 查询、财务数据分析等硬技能;能力维度评估学生使用 Tableau、PowerBI 等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素养维度关注数据伦理与职业判断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如大数据会计岗位适配率)、企业满意度等外部指标。运用学习分析技术,通过 MOOC平台采集学生行为数据,识别教学薄弱环节。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化教育、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等路径,不断提高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永斌 , 毕忠勤 , 刘志斌 .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浅议 [J]. 科技风 ,2025,(10):143-145.
[2] 汪小龙 , 沈慧 , 丁佐琴 .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模式与创新路径 [J]. 商业会计 ,2025,(07):126-132.
[3] 吴诗文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5,(01):112-114.
[4] 王琰 , 李湘 . 浅谈“数据要素 ×”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7(06):79-82.
[5] 贾佳男 , 刘新元 , 王晓婷 , 等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27(2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