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落实策略
孙晓璐
浙江省临海市汛桥镇中学 317024
引言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新课标中,指出 :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好的方法,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掌握知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理念对提升体育课实效、培养学生运动习惯至关重要。
一、聚焦“教会”:确保学生掌握核心技能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会”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首要环节。教师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技术要点并形成正确动作定型。目标清晰具体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根据初中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约 15-20 分钟)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每节课应聚焦 1-2 个关键技术点。以篮球胸前传接球为例,重点锁定蹬地发力、手臂伸直、手腕抖动、手指拨球四个连贯动作,避免将传球距离、传球速度等次要目标混杂其中。通过这种聚焦式教学,学生能更清晰地建立动作概念。
讲解示范结合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语言精炼,用膝盖弯曲、眼睛看接球人等短句替代长篇理论;二是示范规范,教师应分别在正面、侧面、斜面三个方位展示动作,特别要突出手腕发力的细节;三是重点提示,针对学生常见错误(如传球时拇指外张),直接给出拇指朝下的明确指令。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合使用慢动作视频辅助教学。对于全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多数学生传球时未蹬地,应立即暂停练习进行集体纠正;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如某同学总是单手接球,则采取单独指导。建议采用错误动作模拟 + 正确动作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理解问题所在。
二、落实“勤练”:激发学生练习动力
落实“勤练”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并坚持练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练习形式、趣味性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入手。丰富练习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单一重复的练习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个人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两人对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练习则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连续传球不落地的挑战;在篮球课上,可以设置看谁垫球次数多的小比赛。这些形式的变化能让练习变得更有吸引力。
把技术练习融入游戏情境是保持学生练习热情的有效方法。学生天性喜欢游戏,将技术动作设计成游戏形式,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能。篮球运球可以设计成运球过障碍接力游戏,排球步法练习可以变成看谁移动快的竞赛。这些游戏化的练习方式既能达到训练目的,又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多走动观察,发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对进步明显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还可以让表现突出的学生示范动作。这些正向激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有动力继续练习。在实际教学中,这三个方面需要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项目特性,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练习形式要定期更新,游戏内容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要因人而异。只有让学生真正享受练习过程,才能达到勤练的效果,最终实现运动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三、推动“常赛”:提供运用技能的机会
推动“常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核心在于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技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进步,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就感。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比赛组织形式、规则适应性和赛后总结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 5-8 分钟的微型比赛,如半场 3 对 3 篮球、4人制小足球赛、排球隔网对垫赛等。这些比赛用时短、组织简便,能保证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一分钟跳绳比赛这类个人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检验个人技能,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控制比赛时长,确保在有限时间内让更多学生获得上场机会。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赛规则,不同年龄段、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对标准规则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适当降低排球网高度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完成动作;允许篮球二次运球能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控制球;增加垫球次数则能让排球比赛更连贯。这些调整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让比赛更贴合学生实际水平,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比赛中有所表现,获得成功体验。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哪些技术动作完成得好?团队配合有哪些亮点?在讨论胜负结果的同时,更要强调遵守规则、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等品质的重要性。这样的赛后总结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理解比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个人成长和团队进步。比赛组织还要注重参与性和趣味性,规则调整要体现包容性和发展性,赛后总结要突出教育性和启发性。教师要把握好比赛的频率和强度,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比赛机会,又要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比赛安排,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在竞争中培养品格,真正实现“常赛”的教育价值。
结语
“教会、勤练、常赛”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具体的运动项目,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教得扎实,学生才能掌握要领;练得充分,技能才能巩固;赛得经常,能力才能提升,兴趣才能激发。将这三者真正融入到每一节体育课中,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享受运动快乐的平台。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立足课堂,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 蔡万城. " 教会、勤练、常赛" 模式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12):82-84.
[2] 何海军 .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落实 " 教会、勤练、常赛 "教学理念 [J]. 体育画报 ,2024(10):182-183,185.
[3] 李学峰 . " 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教学新模式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