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社团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作者

甘永健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 527400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高中社团成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既延伸课堂教学,又为学生提供发展兴趣、提升创新与社交能力的平台。但当前不少高中社团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支持不足、学生主体性薄弱等问题。本研究以新兴县惠能中学为样本,通过问卷与访谈,系统分析其社团管理现状及问题,从制度、教师、学生、资源四层面探索优化路径,旨在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回应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社团育人机制的构建需求。

二、新兴县惠能中学社团管理现状

通过对惠能中学 533 名学生的有效问卷及多位教师深度访谈显示,该校社团虽初步建立组织框架,但结构与管理存在明显不均衡。数据表明,学生社团总体参与率较高,然社团类型分布差异显著。文化艺术类参与率最高(41. 28% ),学术研究类仅 26.08% ,体育运动类、社会实践类分别占 16.14%、16. 51‰ 。学生评价方面, 70.73% 认为社团管理“有效”或“非常有效”,92.68% 肯定指导教师支持作用。但资源保障问题突出,34.15% 学生反映“活动场地受限”,22.89% 指出“活动经费不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效力低

调查表明,仅 60.23% 的学生认为社团具备“非常明确”的规章制度,28.14% 认为“不够明确”, 11.64% 表示“几乎没有”或“不清楚”。社团准入与退出机制模糊,活动审批流程不够透明,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缺失。尤为严重的是,45. 45% 的学生反映社团“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管理随意性大,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二)专业指导力量弱,教师激励缺

尽管超九成学生肯定教师的支持作用,但其中仅 50.47% 认为获得“很大支持”, 42.21% 认为“有一定支持”。社团指导普遍被视为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缺乏配套的激励与工作量认定机制。10.51% 的学生将“缺乏有效指导”列为主要问题,反映教师在专业层面的支持力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资源保障机制失,发展受制约

经费与场地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两大瓶颈。社团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学校拨款,缺乏可持续的保障机制;超半数社团无固定活动场所,需临时协调甚至与其他教学活动冲突,严重影响活动质量与社团长期建设。

(四)学生主体未激活,内生动力足

管理架构中学生参与度低,48.78% 的成员身份归类为“其他”,职责不清;仅 13.88% 的学生担任管理职务。活动多由教师或核心干部主导,普通成员缺乏表达与决策机会, 21.39% 的学生自觉在社团中处于边缘地位。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归属感与创造力,社团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四、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制度化管理体系

学校需从育人全局出发,将社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首先,制定系统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社团注册、运作、评估与退出机制,推动“一社一章程”落地,增强制度约束力与可操作性。​其次,借鉴潮汕“星级社团”评比机制,建立涵盖活动频率、成员满意度、创新性、资源使用效率、社会影响力的多维度量化评估体系,整合教师、成员及管理部门反馈,将考评结果与社团经费分配、评优激励挂钩。​最后,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为学术与科技类社团设固定课时并纳入课程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其时间与场地需求。

表1 社团星级评估指标体系示例

(二)深化专业指导,完善激励机制

在教师层面,需明确指导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监管者”转向“引领者”,学校应通过专项绩效奖励、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合理认定以及在职称评定中予以倾斜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参与社团指导的内生动力。定期组织面向社团指导教师专业培训与校际交流,重点提升其在项目化学习、团队建设与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可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积极引入高校专家、行业人士或具备专业背景的家长资源,拓展指导力量的广度与深度

(三)凸显主体地位,激发组织活力

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应全面推行民主化管理,实施社长竞选制与责任制,细化管理团队职能分工,使学生真正成为社团策划、组织与评价的主体。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轨反馈机制,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定期例会广泛收集成员意见,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话语权。同时,应重视社团骨干的培养与新老传承,通过领导力专题培训以及“老带新”机制,保障社团发展葆有持续的生命力与创新活力。

(四)拓宽供给渠道,提升使用效益

在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应努力构建“学校支持、社会参与、自主运营”相结合的多元资源保障模式(表 2)。学校可以设立社团发展专项基金,优化经费审批与使用流程,同时鼓励社团通过项目申报、对外募捐与合作赞助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在校内整合现有场地设施,建立共享预约制度,提升专业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应积极推进社团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集招新、活动发布、过程记录与反馈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全面提升管理透明度与运作效能。

表2 基于新兴县惠能中学社团管理研究的资源整合优化模型

五、结论

本研究分析新兴县惠能中学社团管理,指出其在制度规范、教师支持、资源保障及学生主体性方面的问题,从学校制度、教师发展、学生参与及资源整合维度提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社团良性发展需制度化设计、专业师资、学生自主及多元资源协同。高中社团应融入育人体系,完善“第二课堂”,建科学评价机制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还可借校社 / 校企合作、信息技术提质,助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郭玉兵 . 信息技术下高中学生社团管理的改革及创新 [J]. 教育科学 ,2020(16).

[2] 林世兰. 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22.

[3] 楚得群 . 关于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1(3).

[4] 郑泽涛 . 潮汕地区高中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南昌 : 东华理工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