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陈永平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濂江中学 江西赣州 342100
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面临全新挑战与要求。以往田径教学多以单调重复的练习为主,致使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效果欠佳。趣味田径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趣味性融入田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课堂参与程度。研究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传统田径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滋生厌烦情绪。而趣味田径教学法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游戏、竞赛等,把田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进而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趣味田径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像速度、力量、耐力等,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趣味田径活动中,学生需与他人合作、竞争,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抗压能力。同时,运动过程中释放的压力也有助于学生维持良好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达成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三)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趣味田径教学法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需依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富有趣味且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打造主题化情境教学,增添田径活动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沉浸式主题化教学情境。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构建“校园短跑挑战赛”情境,设置检录区、热身区和颁奖台,让学生佩戴号码布扮演参赛选手,教师则化身为赛事解说员与裁判,通过倒计时音效、加油助威声营造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有机融入田径运动文化知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奥运百米飞人冲刺的经典视频,结合历史图片讲解现代田径项目从古希腊奥林匹亚起源的故事,分享苏炳添等知名运动员的奋斗历程,让学生在感受运动乐趣的同时,系统了解田径文化的发展脉络,逐步增强对田径运动的认知深度与情感认同。
(二)依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活动,助力学生共同进步
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方面的显著差异,构建阶梯式分层教学体系。对于身体素质优异、运动天赋突出的学生,设计三级跳远技术分解训练、30 米障碍跑接力赛等具有挑战性的进阶项目,通过设置个性化目标(如提升 0.5 米跳远成绩)和专项技能训练,帮助其突破运动瓶颈;对于体质较弱或运动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趣味定向快走游戏、短绳双人配合速跳等低强度活动,并引入运动难度调节机制,如通过增减障碍物数量、调整跳绳时间来动态适配学生能力。
(三)借助科技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互动性与教学效率
充分整合智能教学设备与数字化平台,构建智慧体育课堂生态。在技术教学环节,运用 3D 运动捕捉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慢动作拆解、多角度回放和骨骼运动轨迹展示,将蹲踞式起跑、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直观呈现;借助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如智能手环、运动传感器)实时采集学生运动数据,生成包含运动轨迹热力图、心率变化曲线、速度峰值分析的可视化报告,教师据此进行针对性纠错指导。搭建线上运动社区平台,发布每日体能打卡任务,组织“云端田径知识竞答”,学生可通过上传运动视频、参与技术动作互评等方式开展跨时空互动学习,形成“课堂教学 + 课后延伸”的闭环学习模式,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参与度。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并实现个性化成长
突破传统体育评价“唯成绩论”的局限,构建包含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注重课堂参与度,通过课堂表现积分卡记录学生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贡献;增值性评价关注个体进步幅度,对比学期初与期末的体能测试数据,对进步显著的学生颁发“飞跃之星”奖项;发展性评价采用“三维度互评机制”—— 学生自评(填写运动反思日记)、小组互评(制作同伴优点卡)、教师点评(撰写个性化评语),从技术掌握、情感态度、创新表现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定。每学期末举办“运动成长分享会”,通过视频回顾、成果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呈现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发持续参与田径运动的内生动力。
(五)加强体育教学器材建设,创新利用现有设施
构建“基础器材 + 特色器材 + 创意教具”的三级器材体系,为趣味田径教学提供硬件支撑。学校除常规配备跳高架、铅球等器材外,应增购弹力绳训练套装、软式标枪、可调节高度折叠跨栏等趣味器材;教师可结合生活常见物品开发创意教具,如用废旧轮胎制作障碍桩、用彩色胶带在操场绘制巨型数字跳格图。在场地规划方面,打破传统跑道使用模式,将操场划分为技能训练区、游戏竞赛区、体能拓展区三大功能区域,设计环形障碍跑赛道、足球门折返跑路线等复合式运动场景。建立器材共享与轮换机制,鼓励班级间开展器材漂流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器材创意使用大赛”,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三、结语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备重要应用价值,它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打造主题化情境教学、设计分层活动、借助科技手段、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加强器材建设等应用策略,可有效推动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姚金勇 .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体育世界 ,2024,(09):75-77.
[2] 肖作良 . 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J]. 体育视野 ,2024,(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