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机械设计行业工会与技术岗位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

陈焕锋 肖莉军 邹毅 戴长林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机械设计行业作为高端制造的重要支撑,其技术岗位承担着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与设计创新的核心职责。当前,行业发展呈现出复杂化、精细化趋势,企业在追求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需重视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与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技术岗位往往被视为执行主体,缺乏话语权与发展通道,难以形成内在动力与持续创新力。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重要桥梁,不仅承载着维权功能,也具备促进交流、整合资源和组织推动的职能。特别是在新时代职工权益保护、岗位技能提升与协作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工会与技术岗位之间的关系亟需转型升级,形成双向协同、共同成长的新型合作格局。因此,探讨机械设计行业中工会与技术岗位协同发展的路径,不仅契合组织管理创新趋势,也有助于构建更加人本、科学的用工机制,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一、机械设计行业技术岗位发展的新需求与挑战

机械设计行业的技术岗位长期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岗位职责涵盖设计、建模、试验、优化等多个环节,岗位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壁垒高,人员培养周期长。随着智能制造与绿色设计理念的广泛推广,企业对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系统思维能力、跨部门沟通能力与持续学习能力等复合素养。然而,目前多数企业对技术岗位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技术支持”层面,缺乏对其战略价值的深入挖掘,导致岗位激励不足、发展通道单一,影响了人才稳定性和技术积累,不利于形成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企业的组织架构往往以管理为中心,技术人员参与决策与创新的空间有限,导致其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晋升受限、技能评价体系缺失与职业倦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能打破传统职能分工、促进横向联动与纵向发展的平台机制,使技术岗位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创造,实现角色与能力的双重转型,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可持续支撑。

二、工会组织在技术岗位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重构

作为职工自我管理与权益表达的重要载体,工会具备资源整合、组织引导与政策推动的多重功能。在机械设计企业中,工会不仅能维护技术岗位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可在促进其成长与赋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工会组织面临从传统“维稳型”向“赋能型”“服务型”转变的关键阶段,其核心任务不仅是代表职工的利益诉求,还应转向助力员工与组织的双向成长与深度融合。

一方面,工会可通过设立技术沙龙、职工创新平台与岗位技能竞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技术交流氛围,为技术岗位提供展示与提升的机会,增强岗位价值认同与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在职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与岗位晋升体系设计方面,工会应主动参与,与企业管理部门共同推动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职业成长通道。此外,工会还应作为员工意见的汇聚点,将基层技术人员的诉求反馈至管理层,推动组织制度优化与激励机制完善,使技术人员在更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三、当前工会与技术岗位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工会在协同发展中具备制度优势与组织基础,但现实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了其在推动技术岗位成长中的实质作用。一是机制层面的“空转”问题,部分企业的工会组织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运行机制与活动载体,未能真正嵌入企业治理体系。技术岗位职工对工会的认同度与参与度低,造成双向互动难以展开。

二是职责定位不清,工会与企业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权责模糊,难以形成协同合力。在技术岗位管理中,缺乏工会介入的制度化通道,很多关于职工成长与技能提升的决策未能有效反映基层声音。

三是资源配置受限,工会在推进技术人员培训、创新激励与岗位研究等方面缺乏专业资源与持续资金支持,难以系统性开展能力建设项目。同时,部分工会干部缺乏技术背景或岗位实践经验,导致其在面对技术人员问题时,难以提供专业有效的支持方案,从而削弱了组织的感召力与指导力。这些问题共同指向工会在技术岗位协同发展中“有心无力”的现实困境。

四、机械设计企业中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路径

为有效推进工会与技术岗位的协同发展,需从制度重构、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三方面发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强联动的协同体系。制度层面,应推动将工会纳入企业技术人员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中,明确其在职业通道规划、岗位评价体系构建与技能激励机制中的参与权与建议权,提升制度运行的公开性与规范性。

机制方面,建议构建“工会主导 + 技术岗位主建 + 组织支持”的协同架构,推动工会建立技术人员成长数据库,动态掌握其发展状况与能力画像,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与技能提升活动。同时,引入导师带徒、技能竞赛、技术成果评比等机制,为岗位人才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与评价通道,增强职工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资源整合上,应推动工会与企业研发中心、高校科研机构及职业培训平台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培训计划与技术研讨活动,提升技术岗位人员的系统能力与创新意识。此外,还可通过工会基金、专项补贴等形式,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与成长的经济保障,打破发展瓶颈,提升组织整体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本质量。

五、结论

机械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支撑,而技术岗位的成长与激励需要组织机制的持续优化与制度保障。工会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织力量,其角色应从传统的权益代表转向综合性的能力建设推动者与组织沟通桥梁。通过构建制度嵌入、机制协同与资源联动的协同发展体系,可实现工会与技术岗位的深度融合,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更强的职业认同。本文提出的协同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也为机械设计企业打造稳定、高效、创新的人力资源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未来,需进一步在不同企业与区域中开展实证研究,细化适应性策略,推动协同机制在更广泛场景下的落地生效。

参考文献:

[1] 徐蓓 . 活动内卷与需求忽视:企业工会活动的自组织构建 [D]. 南京理工大学 ,2023.DOI:10.27241/d.cnki.gnjgu.2023.001927.

[2] 郭 虹 . 机 械 公 司 工 会 组 织 群 众 安 全 员 培 训 [J]. 工 会 博览 , 2013(20)÷60 .

[3] 王允泽 . 发挥国企工会组织优势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J]. 现代 企 业 文 化 ,2024(24):158-160. DOI:10.3969/j.issn.1674-1145.2024.24.xdqywh20242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