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作者

吴丹红

浙江省台州市新桥中学

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不断推进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高中生物教学最为关键的理念以及目标指向所在。核心素养从本质来讲,就是要培育学生能够契合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极为重要的能力。在这样的一个大框架下,自主学习能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单单是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塑造科学思维、展开有效探究活动的内在推动力量,更是学生在日后复杂且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中能够持续展开学习、积极主动去适应并且进行创新的重要基石 [1]。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依照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有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去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已然成为当下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方面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1.1 教师理念与角色转换滞后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颇为深远,一直习惯于担当“知识传授者”这样的主导角色。在课堂上,常常呈现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是听”的单向模式,过度强调知识点的涵盖程度以及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却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应有的主动建构过程给忽视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等方面,均关注得不够充分,未能很好地担当起“引导者”“促进者”以及“资源提供者”这些全新的角色。

1.2 教学方法与情境创设单一

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显得较为传统,在探究性、体验性以及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甚至有些时候这类活动仅仅流于形式而已。学习的内容常常会与真实且复杂的生活情境以及社会议题相互脱节,如此一来,便难以切实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也很难促使他们产生持久的探究欲望。学生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之下,缺乏主动去搜集信息、精心设计方案、着力解决问题以及认真反思修正的深度体验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主规划、自主决策以及自主执行能力的发展形成了限制。

1.3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策略薄弱

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颇为强烈的依赖心理,总是习惯于静候教师发出的指令,并且期盼着能得到标准答案。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既缺乏对学习目标清晰明确的设定,也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学习计划,且在学习过程当中无法做到对自身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更不具备对学习效果展开自我评估以及依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的能力。

2 高中生物教学字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更新理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内涵有着透彻的理解,达成从“教为中心”朝着“学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具体而言,需要充分给予学生主体性以尊重,对他们的学习潜能抱以信任。教学设计应当围绕怎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来展开,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与空间交还给学生,促使“讲堂”转变成为“学堂”。

2.2 创设真实情境,驱动问题导学

基于生物学大概念,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热点(如新冠疫情、基因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这些方面)或者前沿科技有着紧密关联,并且颇具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个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怎样去设计并且维护好一个封闭的小型生态系统(比如生态瓶),从而让它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查阅相关资料,大胆地提出假设,精心地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收集分析数据,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就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定义以及自主去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

2.3 深化探究实践,推行项目式学习

将项目式学习(PBL)当作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载体。通过设计周期较为合适、目标清晰的生物学科项目,如“针对校园植物展开多样性调查并且制作图谱”、“对本地水域开展水质检测以及进行污染源分析”、“就遗传病(比如白化病)来设计社区科普宣传方案”等这类项目。学生在这些项目当中需要自主组建起团队、明确分工、制定好相应计划、对信息展开搜集与处理、动手做实验或者进行调查、制作出成果、开展展示交流活动以及进行反思改进 [2]。PBL 的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目标设定、资源管理、协作沟通、问题解决、反思评估等这些自主学习方面的关键要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融合信息技术,拓展自主学习时空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赋能自主学习。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品质优良的生物学科资源库以及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等各类资源,为学生供应丰富多样的预习、复习以及拓展方面的资源。大力推广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以此对翻转课堂予以支持:在课前阶段,学生可以凭借微课、导学案等资源自主研习基础知识;而到了课中,便着重围绕深度讨论、开展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以及给予个性化指导等方面展开活动。

2.5 强化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与元认知

实验教学无疑是培育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极为理想之所。教师需要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既有做法加以改革,适当提升开放性、探究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诸如“不同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究竟怎样?”这类探究性问题,同时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做好变量控制、对照设置等方面;让学生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合作来完成相关操作,并且要如实记录数据。尤其要着重在整个探究流程当中融入元认知策略训练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清晰地明确实验目标,在实际操作期间要实时留意步骤是否合乎规范、数据是否合理;当遇到困难之际,要思考如何去调整方案;在实验完成后,要对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加以反思,同时思索改进的方向,此为反思之举 [4]。教师可借助一些关键的提问,比如“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个结果是否能够支持你的假设?”等,以此推动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

3 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然不再被视作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可有可无的“附加项”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达成学科育人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筑牢根基的“必选项”以及极为关键的“核心项”。就当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理念、方法、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葛志娟 . 新课改下“自主性”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构建 [J]. 教育 ,2025,(16):18-20.

[2] 柯兰明 .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5,(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