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体育中考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促进策略研究
雷刚
兴文县香山民族初级中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 644400
体育中考政策改革是教育部门为强化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所采取的关键举措,伴随政策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碰到了新的契机与难题,怎样在体育中考政策的引领下,带动体育教学质量上升,造就学生体育素养,是目前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马上解决的问题。
一、新“体育中考政策”推行时初中体育教学难题
(一)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的不断变化
体育中考自 2000 年实施以来,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历经多次调整,折射出教育理念从单一体能测试向全面育人的深刻转变。早期阶段以 50 米、立定跳远、铅球等基础体能项目为主,总分仅 20 分,侧重爆发力与力量考核。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推进,项目设置逐渐多元:2010 年后引入耐力跑(男 1000 米 / 女 800 米)并赋予 20 分权重,强化心肺功能培养;2015 年新增篮球、足球、排球等技能类项目,加强学生运动技能培养,让学生学会一些终生体育的必被运动技能。2022 年,过程性评价首次纳入考核体系,日常锻炼表现占 10 分,促进学生养成平时爱运动习惯。
(二)学生个体差异与教学方法单一
体育中考政策着重学生的全面性成长,但学生在身体素质、个人爱好与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一刀切”模式,未留意学生个体差异,未给予有个性的指导,让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欠佳、成绩提升受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支持,但现阶段的评价体系存在一些毛病,部分区域过分聚焦终结性评价,未顾及对学生平常表现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的全面程度欠佳,很难精准体现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二、依托新“体育中考政策”的初中体育教学促进举措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需把体育中考政策当作导向,严格恪守课程标准的核心要点,对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全面的系统性优化[1]。在体育课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组安排,提升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训练效果。假期给学生布置恰当的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更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在课程内容构建期间,突破只围绕技能传授的局限,对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深度结合,理论部分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实践部分聚焦在中考项目的技术窍门与训练手段,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在体育认知、运动技能和健康素养上的水平,助力学生在掌握应考相关技能的同时,形成长期锻炼的意识及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师应精准把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兴趣爱好,对教学方法进行开拓性探索与实践,进而有力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冲动,游戏化教学法可把体育知识的讲解以及技能的训练融入精心编排的游戏活动中,依靠游戏存在的竞争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时自然掌握相关内容,排解传统训练中的枯燥感与抵触心理,情境教学法凭借构建与真实运动场景高度相仿的教学情境,诸如模拟体育竞技现场、户外的活动场景等,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时提升运动技能的应用水平,增进参与感与融入体验,进而增强学习效果以及技能掌握的熟练水平。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应把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到整体师资建设规划里,制订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按时邀约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深度解析体育中考政策的含义与走向,供应前沿的教学理念跟实践指导策略,支持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主动为教师搭建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支持教师投身各类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涵盖中考项目当下最新教学方法、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在体育项目教学时具备更厚实的专业功底与更精准的教学指导水平 [2]。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需按照体育中考政策既定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进与提升,组建过程性评价跟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聚焦学生日常学习当中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训练态度、进步程度等动态指标,终结性评价把焦点放在学生在中考项目中的技能水平和体能状况上,把两者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成效。就评价指标的设置而言,摆脱单一技能考核的狭隘局限,涉及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体能水平的增强情况、体育学习态度与合作意愿等多个维度,实现对学生体育综合实力的全面、客观测评,推动学生在体育学习里实现全面成长。
(五)强化学校跟家庭的协作,营造有利的体育环境
学校应当构建常态化的家校沟通协同机制,借助协同合作,一同留意学生的体育学习进程与身体锻炼情形,利用诸如家长会、家访、校园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全面讲解体育中考政策具体要求、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关键意义,由此获取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支持与配合,推动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活动,譬如一起商定家庭锻炼计划、参与亲子体育活动等情形,帮孩子营造看重体育、参与锻炼的家庭风气,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力量,一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论
新“体育中考政策”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及发展指明了路径,依靠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提升、完善评价方案以及强化家校互动等策略,可显著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前行,助力学生更有效地应对体育中考,学校、教师与家长要一起加油干,为学生营造有利的体育教育环境,造就学生的体育素养及综合能力 , 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为健康工作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宇乐. 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 2025, 6 (13): 86-88.
[2] 黄守政 , 崔靖升 , 许妍 . 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5, (13): 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