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增值评价”实践探究

作者

吕晶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文化小学,116300

引言

古诗词凝聚着千年文化智慧,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意义深远。学生浸润其中,既能积累凝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又能在诗画意境中涵养审美情趣,更能从历史文脉里厚植文化自信。但当前教学评价常陷入“唯分数论”误区,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成果,将背诵默写正确率作为核心指标,却忽略了学生在理解深化、情感共鸣、思维拓展等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既未能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轨迹,也难以激发其探索诗词魅力的热情。而增值评价另辟蹊径,以学生的初始水平为参照,聚焦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成长,从语言运用、审美感知、文化传承等多维度衡量进步幅度,为破解传统评价困境、推动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一、增值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一)增值评价的内涵

增值评价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为核心,把入学时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当作基准,通过纵向对比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清晰呈现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进步。它和传统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截然不同,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变化,从阅读、思考能力的提升,到对知识的探索热情、文化认同感的增强,都纳入评价范围。这种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成长亮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成长。

(二)增值评价的特点

增值评价颠覆了传统“唯分数论”的横向对比模式,转而聚焦每个学生独特的成长轨迹。它以学生入学时的基础水平为参照,尊重个体差异,无论是背诵起步慢的学生,还是文化感悟浅的孩子,只要有进步,都能获得认可。评价过程中,它不再紧盯试卷分数,而是走进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真实场景,通过持续观察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当学生在诗词赏析、创作实践中得到鼓励,学习积极性被点燃,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实现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增值评价”的实践策略

(一)分层递进与动态调整:科学设定古诗词教学增值评价目标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科学设定增值评价目标需立足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分层递进的目标体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知识目标聚焦于熟练背诵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简单古诗词,理解常见字词的基本含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引导其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艺术特色,并尝试模仿创作,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跨越。同时,建立动态化的目标调整机制。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当学生达到既定目标时,适时提升要求;若学生学习遇阻,则适当降低难度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确保评价目标与学生的发展节奏相匹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与进步。

(二)突破传统框架:多维度构建古诗词增值评价内容体系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增值评价内容体系需突破传统评价框架,从多维度精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知识与技能评价层面,除了基础的背诵默写,更要注重学生对诗词的深度解读,通过布置诗词赏析任务,引导学生剖析诗词中的意象隐喻与情感脉络;开展“诗词文化探秘”活动,激发学生挖掘诗词背后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学习过程评价则聚焦课堂内外的真实学习场景,细致观察学生在小组研讨中的思辨表现,记录其在合作任务里的分工协作能力,以及课后运用文献查阅、比较阅读等方法开展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情感态度评价通过捕捉学生朗诵诗词时的神情语调,收集学习随笔中的心灵感悟,洞悉学生对古诗词从陌生到热爱的情感转变,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价值认同与传承自觉。

(三)多维度创新:激活小学语文古诗词增值评价活力

为激活增值评价活力,可从评价主体、工具与情境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联动的协同评价模式:教师凭借专业知识,精准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学生通过自评总结得失、互评借鉴长处,在反思中深化自我认知;家长则结合家庭学习场景,反馈孩子学习态度与习惯养成情况,三方合力勾勒学生全面发展画像。

同时,运用多元评价工具记录成长足迹。成长档案袋收纳诗词作业、创作手稿、朗诵音频等作品,见证学习进阶;学习日志引导学生书写感悟与困惑,助力深度思考;诗词朗诵会、原创诗词展等表现性评价活动,则为学生搭建展示综合素养的舞台。此外,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诗词大闯关”“穿越诗境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将评价融入游戏与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展现学习成效,实现“玩中学、评中长”。

(四)双向互动促提升:强化增值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实现增值评价价值的关键。教师可采用课堂即时点评、课后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反馈时注重具体事例,既要用“诗词意象捕捉精准”等评语肯定学生的进步,也要结合实际指出不足,如为诗词赏析薄弱的学生,推荐相关的诗词赏析书籍和文章,并指导从意象分析、情感脉络梳理入手学习。同时,教师需深入分析评价数据,若发现学生对某类诗词理解困难,可补充历史故事、播放纪录片辅助教学;若学生创作热情高,则增设专题指导课程。通过双向互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切实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推行增值评价的实践探索成果显著。传统评价模式的弊端,如目标片面、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增值评价体系下得到有效改善。教师通过分层设定目标、构建多维评价内容、创新多主体协同与情境化评价方式,并强化结果反馈应用,不仅点燃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更在语言、审美、文化等多维度推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让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完善。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评价指标量化难、教师工作负荷加重等问题。后续需深化理论研究,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培训,让增值评价在古诗词教学中释放更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郭春艳.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Diss. 天津师范大学 , 2022.

[2] 严淑萍.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Diss. 集美大学.

[3] 林惜娥 .“ 有关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分析 .” 学苑教育2(2014):1.

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增值评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立项号ND2024081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