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分析
高士丁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 051433
引言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之时,高校公文渐渐成为校内管理与对外交流的主要载体,它的品质水准和运作效能直接关联到高校总体运营效能和社会声誉的塑造,深入探究高校公文写作的规范化途径及其关键技法要素,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计划从基本观念,现存问题,核心技法,改良举措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研究,努力形成完备的高校公文写作理论体系,并给予实际操作以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
1 高校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1.1 精确性原则
高校公文写作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准确无误地进行语言表达,要完全杜绝任何可能造成理解偏差的信息误差,因为这类文档往往包含政策公布或者重要事项安排之类的议题,所以其内容务必做到用词准确、数据可靠,还要尽量防止由于表述不清而造成的执行偏差,在制订诸如通知、决议之类的正式文件的时候,应当针对时间、地点、人员这些要素做出清晰的界定,不可采用含糊不清或者容易引发误解的措辞,专业术语的运用一定要符合规范标准,这样才能促使各个部门以及有关方面对文件内容形成一致的认识。
1.2 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机构的公务文书要恪守客观性原则,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不能掺杂其中,此类文档的主要作用是传达信息和业务指导,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杜绝夸大或者贬抑的情况发生,保证内容真实可信,当编写报告,请求等正式文档的时候,要依靠确切的数据,采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不要使用“我认为”,“应该”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表达方式,碰到有争议的问题,应当谨慎处理,尽量体现公正立场,这样就能提升公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1.3 实用性原则
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公文写作要凸显出实践指导含义,保证公文内容具备可操作性和施行可能,公文是处理具体事务,带动工作前进的主要载体,严格依照精简规则来写,去除繁杂或者含糊不清的表达。在制订方案或者规划类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把目的设定,推行环节以及责任分配这些重点要素全部包含进来,这样做有益于接受者正确领会并且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严格遵守规范的书写形式,有利于对文档进行分类保存并查询查找,进一步加强行政治理水平。
2 高校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
2.1 语言表达不准确的问题
一些高校公文在语言运用上存在不少瑕疵,词汇选用不当,概念阐释不清,逻辑混乱等情况时有发生,政策性文件里常常夹杂着“原则上”“一般情况下”之类的模糊用语,这容易造成执行标准不明朗,滥用口语化表达或者错用专业术语,都会损害公文的权威性与严谨性,对于此类问题,要着力改进语言能力训练,保证文本表述准确而规范,以此来改善公文的整体品质与可信度。
2.2 结构混乱的问题
高等教育机构发布的官方文件大多要显示清楚的结构框架和严密的逻辑联系,有些文献却存在层次不明,主旨不清晰等状况,在撰写调研报告的时候,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引言—主体论点—论证过程—结论建议”这样的基本结构,就会给读者理解带来麻烦,段落过长或者标题层级杂乱等情况,也会进一步下降文本的可读性,要想改进写作水平,就要用“总分总”结构模式,还要利用小标题或者序号等形式,来加强论述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2.3 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其权威性与正式性的关键体现,部分高校发文在字体选择、行间距设定、落款处理等细节上存在明显瑕疵,诸如字体混搭、行距失调、印章位置不当等情形时有出现,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的具体要求,公文须要严格依照标准来编写,牵涉到标题设置、发文字号规范、主体内容布局、附件编排以及落款格式等诸多环节,上述问题既会影响文档的整体视觉效果,又会损害其权威性与可信度,所以迫切需要开展专门培训以改进格式的标准化程度。
3 高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3.1 前期准备技巧
高校公文写作质量要靠系统化的前期准备来提升,其关键环节包含目标定位,资料搜集以及受众需求分析等诸多方面,明确写作目的乃首要步骤,在正式行文之前就要深入探究发文意图,判断是关乎政策传达,权限申请,通知发布还是工作部署等内容,只有搞清楚目标方向,才能合理选定文种类型,搭建内容框架并凸显核心信息,保证公文具备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就拿请求上级部门审批某个计划来说,应采用“请示”文体,着重论述该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预期成果等内容,全面整合各种支撑性材料也十分关键,要围绕主题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指导文件,校内规章制度,实务操作经验和统计数据等要素展开系统梳理,从而充实文本内容并加强论证力度。数据采集环节要重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把得到的信息加以整合,深入剖析并仔细挑选,从而提炼出关键部分,给公文撰写给予可信的依据,撰写年度工作总结的时候,要把这一年的工作推进状况,业绩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量化指标等内容全部归纳进去,搞清楚目标受众的特性是改善公文流传效果的重点,高校公文的潜在读者也许包含上级主管部门,校内各个部门,全体师生和外界协作机构等众多主体,各个群体对文章的格式,内容安排和说话风格有着明显差别,成稿之前,务必细致剖析接收方的身份,职责和需求喜好,然后改良行文架构和表达手法,保证信息传递精确又高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写作形式比较适合请示类文件,而通知类公告则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这样便于接收者迅速领悟并付诸行动。
3.2 撰写过程技巧
高校公文写作要重视规范化、逻辑化与实用性的统一,合理构建篇章结构是提升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文种特性和内容需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和并列式等,总分式结构一般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层次展开论述,递进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脉络或者逻辑顺序逐步推进,而并列式结构则是把各部分内容并列起来,各自独立地加以阐述,不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精准运用表达方式是加强公文说服力的关键部分,高校公文主要依靠叙述、说明和议论这三种基本手段,叙述侧重于描述事件过程或者现象变化,应当简明扼要,条理清楚,说明致力于解释概念,属性以及功能等内容,务必准确严谨,客观具体,议论则重点在于表明观点,剖析问题并表明态度,必须以充分的证据为根基,严密论证。撰写时,要联系公文主题和功能定位,灵活运用上述三种表达方式,保证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和阐释的精确性,恰当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表述,可以体现公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高校公文涉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诸多领域,各个领域都有专门的专业术语和规范表述形式,写作时要准确选择有关词汇,防止出现语病或者不规范的现象,“学分制”,“选课制”,“课程标准”之类的概念经常出现在教学管理类文件里,在科研管理类文档中则常常会有“课题申报”,“成果评审”,“学术交流”之类的专业术语。
3.3 修改润色技巧
要想优化公文质量,关键之处就是创建起科学又严格的审校制度,通过这样的系统流程去调整,可以大幅缩减出错几率,并且改进文档缺陷,以达到更为规范化的层次,最先要做的是对文档格式展开详细检查,从标题设定,框架编排,落款标准,用章规范,字迹大小等具体部分开始,再到审查层级标记,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这类情况,凡是不合标准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改过来,接着要完全审查内容是否正确,重点关注事实陈述是不是真实可靠,数据支撑有没有足够的力度来证明问题所在,并且仔细查看是否有充足的政策依托,还要看论证过程够不够严谨,表述方式清不清楚,若有互相矛盾或者存在差池的地方就一定要查清再改正,从而保证准确完整地传达出信息。重点加强公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要全面评判文本用词的准确度、简练程度以及符合标准的程度,还要彻底检查错别字、语法错误和表述不清楚的地方,对于冗长或者模糊不清的部分,应该加以删减和改进,保证语言表达既严谨又清楚,从整体上来看,还要兼顾公文的结构安排、内容完备情况、逻辑紧密程度以及行文顺畅程度,从而保证公文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这个过程要经过多次审查和修改,直到得到最理想的修改效果。
结语
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期间,高校公文由于其在信息传递与行政管理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而被高度重视,通过对高校公文规范化要素及其实践路径加以探究,可以知晓,好的公文不仅是沟通交流的媒介,还是改进院校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柱,在这种情形下,高校管理层应当全面推动公文写作能力的培育进程,努力塑造专业的高校公文人才梯队,放眼将来,希望会有更多的标准化且高效的高校公文出现,从而给教育教学,科研革新以及日常事务给予有力保证,助力高等教育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 霞 . 试 论 我 国 党 政 机 关 现 行 公 文 文 种 设 置 [J]. 档 案 学 研究 ,2020(02):69-72.
[2] 刘伟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研究综述 (2012-2022)[J]. 写作 ,2012,42(06):88-97.
[3] 余胜泉.智能时代的深度教学理念与模式 [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12):34-40
[4] 黄荣怀.人工智能正加速教育变革:现实挑战与应对举措[J].中国教育学刊,2023(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