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强势突围
李平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中学 湖南郴州 4230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很有必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现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 三少" 困境
(一)教材内容涉及少:文化呈现失衡
统览现行初中三年英语教材体系,不难发现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所占篇幅极为有限,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产生隔阂,长期处于缺乏本土文化浸润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还容易引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捧,进而滋生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
(二)教师主动融入少:应试思维主导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首要目标。教学重心过度集中于知识点讲解、语言点分析和语法技巧训练,教师和学生都无暇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使得英语课堂错失诸多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
(三)学生输出机会少:表达能力缺失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以学校英语节为例,去年的 20 个展示节目中,仅有 3 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老师没教过怎么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考试作文写中国传统话题容易丢分” 。
二、融入措施:构建传统文化浸润英语课堂的多元路径
(一)从词汇教学入手,建立“文化词汇银行 ”, 筑牢文化根基
教师可以在教室醒目位置设置 "Chinese Culture Corner",定期更新不同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节气专题涵盖立春(Start of Spring)、谷雨(Grain Rain)等 ;节日民俗包含春节(Spring Festival)、放烟花(setoff fireworks)、猜灯谜(guess lantern riddles)等;饮食文化涉及火锅(Hot-pot)、北京烤鸭(Beijing Duck)、麻婆豆腐(Mapo Tofu)等;神话传说有后羿射日(Houyi shot the suns)、精卫填海(Jingwei filled the sea)等;音乐戏曲包含京剧( PekingOpera )、黄梅戏(Huangmei Opera)、二胡(erhu)、丑角(clown role)等;红色革命涉及长征(The Long March)、五四运动(May4th Movement)、半条被子(Half a Quilt)等 ;非遗专题涵盖剪纸(paper-cutting)、皮影(shadow puppetry)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传统文化词汇,丰富语言储备。
(二)让语法教学承载文化内涵
1. 时态中的历史传承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本人巧妙将时态学习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以过去进行时教学为例,设计“穿越”主题教学活动,创设情境:“WhenMarco Polo was traveling along the Silk Road, Chinese artisans were makingexquisite porcelain.” 同时播放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练习语法结构的同时,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瓷器制作的精湛工艺和悠久历史,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文化内涵。
2. 比较级中的文化对比
在教授比较级语法时,本人引导学生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活动。例如,让学生对比中西方龙的形象,用比较级句式进行表达:“Chinese dragonsare more benevolent than Western ones.”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对比海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比较级的语法规则,还深入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在形象塑造、文化寓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了跨文化比较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创设真实的文化交流情境
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资源,在英语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每年中秋节,班级都会举办 "Moon Festival Talk Show"。学生分组用英语表演嫦娥奔月的故事,介绍不同种类的月饼,如广式月饼(Cantonese-stylemooncakes)、苏式月饼(Suzhou-style mooncakes)等。去年的活动中,学生还创新设计了“月饼制作大赛”英语表演,从准备食材、制作过程到品尝分享,全程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紧扣社会热点,创新文化融入方式
在教学中,本人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热点事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例如,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开展以“冬奥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教学活动。又如,在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时,开展“航天文化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探讨中国航天命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嫦娥”探月工程(the Chang'e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祝融”号火星车(the Zhu Rong Mars Rover)等名称背后的神话故事和文化寓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使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拓展课外阅读,深化文化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英语版的中国古代诗词、经典名著片段等。例如,选取《三字经》《弟子规》的英语译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智慧;推荐英语版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片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开展跨学科融合,丰富文化体验
积极开展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例如,与美术学科合作,开展“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绘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国绘画知识的同时,用英语描述绘画的特点、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与音乐学科合作,组织“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与英语表达”活动,让学生学习用英语介绍京剧、二胡、古筝等传统音乐形式。通过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学感悟
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能深刻感受到文化自信正在英语课堂中逐步生根发芽。这种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化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树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