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贾静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职业教育中心 121100
引言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浪潮中,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新路径。中职计算机专业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却面临着产业升级、技术更新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渴求。因此,探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意义非凡且刻不容缓。
1“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内涵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领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生的创新人才培养范式,它将职业岗位、专业课程、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形成一股育人合力。“岗”是核心导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与方向。它要求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精准把握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此规划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确保培养出的人才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就业时能快速融入岗位。“课”是关键载体,肩负着将岗位需求转化为具体教学内容的重任。依据岗位能力要求,系统重构课程体系,让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相融,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真实工作场景和任务,提前感受职场氛围。
2 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特点
2.1 目标导向精准聚焦岗位需求,凸显职业针对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以明确的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满了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怀。实践中,学校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计算机相关企业,开展全面细致的岗位调研。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技术人员真诚交流,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职业素养标准及行业发展动态。基于调研结果,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所学与未来就业岗位紧密相依,为他们的职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2.2 多元融合深度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性
该模式实现了“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系统,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让教学更具实效。课程内容上,将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和项目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比如,计算机编程竞赛中的算法优化、代码规范等要求,会被巧妙分解到编程语言课程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接触竞赛标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编程技能和竞赛水平。同时,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和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为考证做好准备。
2.3 评价多元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保障人才质量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构建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充满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评价主体多元,除传统教师评价外,引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企业专家依据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让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学生完成企业实习项目后,由企业导师用心考核评价,给出实习成绩和综合意见,这些来自职场的反馈对学生成长极具价值。评价方式多元,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3 中职计算机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实践策略
3.1 精准调研,实现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深度契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要扎实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精准调研岗位需求是首要且关键的环节。学校应组建专业调研团队,带着对教育的责任感深入软件开发、网络管理、数字媒体等计算机相关企业一线。与企业管理者推心置腹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规模需求规划;和技术骨干真诚沟通,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如软件开发岗位需要的编程语言熟练度、算法设计能力,网络管理岗位要求的网络故障排查与修复技能等,确保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3.2 系统重构,推动课程内容与赛证标准有机融合
课程是“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中职计算机专业要依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重构。打破传统课程界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项目化课程。比如,围绕网站开发岗位,精心设计包含网页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等项目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认真分析各类计算机竞赛的赛题类型、技术要点和评分标准,把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分解到相关课程中,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竞争力。
3.3 多元协同,打造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
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需要一支兼具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教学团队,这是保障模式有效运行的核心力量。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带着丰富的职场经验走进课堂,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生动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和真实项目场景。
3.4 过程导向,构建多元动态综合评价体系
传统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的学习成果。中职计算机专业应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多元动态综合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评价主体多元,除教师评价外,引入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企业专家依据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学生自评和互评能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技能,还关注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被看见。
结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中职计算机专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目标对接、内容融合、方法创新和评价改革等实践策略,能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有机融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案例表明,该模式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视域下名师工作室集群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究 . 谢留婉 . 文教资料 ,2024(18)
[2]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践行“课堂革命”理念的实践探究 . 赵玥瑶 . 才智 ,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