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结合应用研究
胡燕荣
身份号码 13072319870920494X
一、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传统空调系统主要调节室内温湿度,新风系统专注于改善空气质量,但各自存在局限性。随着绿色建筑与健康人居理念普及,二者结合应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优势互补,既能保障室内舒适温度,又能引入新鲜空气,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同时还能探索节能降耗的新路径,对建筑环境调控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二、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特性分析
2.1 新风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新风系统通过机械通风的方式,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净化后引入室内,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实现室内空气的置换与流通。其主要功能在于稀释室内污染物浓度,如甲醛、二氧化碳、异味等,为居住者提供洁净、富氧的空气环境。新风系统具备持续通风换气的能力,且部分高端产品还具备热回收功能,能在换气过程中回收热量或冷量,减少能量损失,具有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室内污染风险、提升居住舒适度等特点。
2.2 传统空调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传统空调系统以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核心,通过制冷或制热循环,使室内温度、湿度维持在设定范围内,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此外,空调系统还能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去除部分灰尘、颗粒物等。其特点是控温精准,能快速调节室内温度,满足不同季节的使用需求,但在通风换气方面能力有限,长期密闭运行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
2.3 两者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单一的新风系统虽能改善空气质量,但无法有效调节室内温湿度;传统空调系统虽能控制温湿度,却难以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将二者结合,可实现功能互补,既能保障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又能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全面提升室内环境品质。同时,在能源利用方面,二者结合还可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与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增效,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结合应用的技术要点
3.1 系统设计与集成
在结合应用的系统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及用户需求。合理规划新风管道与空调管道的布局,避免管道交叉碰撞,确保空气流通顺畅。同时,要对新风设备与空调设备的选型进行优化匹配,如根据建筑空间大小、人员密度等确定新风量与空调制冷(热)量,使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最大化。此外,还需设计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新风系统与空调系统的联动控制。
3.2 能量回收与利用
能量回收是两者结合应用的关键节能技术。利用热回收装置,在新风与排风进行热交换过程中,回收排风中的热量或冷量,用于预热或预冷新风,降低新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常见的热回收设备有板式热回收器、转轮式热回收器等,不同类型的热回收器适用于不同的建筑场景与使用需求,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智能控制策略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协同运行。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依据设定的阈值自动调节新风量、空调制冷(热)量及运行模式。例如,在室内人员密集、空气质量较差时,自动加大新风量;在室外温度适宜时,可利用新风自然降温或预热,减少空调运行时间,达到节能与舒适的双重目标。
四、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结合应用的实践与挑战
4.1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以位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该建筑总建筑面积达20 万平方米,涵盖购物中心、写字楼及酒店等多种业态。在设计阶段,项目团队针对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将新风系统与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在管道布局上,运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精确规划新风管道与空调冷媒管道走向,有效避免了空间冲突,同时优化了空气流动路径。在设备选型方面,安装了全热交换效率高达 75% 的高效热回收新风机组,能够在引入新风的同时最大限度回收排风中的能量。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各区域的人员密度、温湿度及空气质量数据,根据预设逻辑自动调节新风量与空调制冷(热)量。
4.2 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结合应用面临着多重阻碍。首先,系统初期投资成本过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相较于单一的空调系统,结合系统不仅需要额外购置新风设备,还涉及复杂的管道安装、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等,设备采购与安装成本平均增加 30%-50% 。对于商业建筑而言,这直接加大了建设方的资金投入压力;而对于住宅项目,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房价或装修费用上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其次,系统运行管理的复杂性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系统涉及新风处理、空调制冷制热、智能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的协同运作,运维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空调系统的维护技术,还需熟悉新风设备的运行原理、热回收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编程逻辑。然而,目前行业内专业复合型运维人才稀缺,部分项目运维人员因技术水平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导致设备效率下降,甚至出现故障停机的情况。
4.3 解决策略探讨
为推动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结合应用的广泛普及,需多方协同采取有效措施。在政府层面,应出台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如对采用结合系统的新建商业建筑和住宅项目,按照建筑面积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或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降低建设方的初期投资成本压力。同时,设立专项研发基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相关技术创新,推动设备成本降低和性能提升。在人才培养和运维管理方面,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应加强合作,开设针对新风与空调结合系统运维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具备系统集成、设备调试、智能控制等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建立标准化的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设备巡检、维护、故障处理流程规范,推广远程监控和智能诊断技术,实现运维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在公众认知提升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加大科普力度。线上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制作通俗易懂的科普视频,介绍新风与空调结合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实际应用效果;线下组织专业人员进社区、进楼盘开展讲座和体验活动,让消费者直观感受系统带来的环境改善,增强公众对该技术的了解和认可,从而促进其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五、结论
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结合应用,是提升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通过功能互补与技术集成,既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需求,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投资成本、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政府引导、技术创新与公众认知提升等多方面努力,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未来建筑环境调控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汪强 . 智能新风系统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与能效分析 [J]. 中国宽带 ,2025,21(02):175-177.
[2] 汤余珍 . 复合直接蒸发冷却制冷水的溶液除湿新风系统性能及空调系统能耗研究 [D]. 南昌大学 ,2023.
[3] 李云旭 . 我国干燥地区某项目蒸发冷却空调与传统空调方案对比分析[J]. 福建建设科技 ,2020,(0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