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王绍良

垫江县桂东小学校 408300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数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任务,更在学生认知发展与综合素养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版)》的颁布,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于知识的单一传授,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容易将所学知识与真实问题割裂,导致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应用能力薄弱。跨学科教学强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与实践解决复杂问题,契合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与社会情境中,实现“学以致用”。

1.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促进知识联系、发展综合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涵盖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应用。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科学实验、艺术创作、语文表达、劳动实践等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例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入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不仅使科学实验更具条理性,也让数学知识得以迁移和深化。

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数学不再仅仅是课堂上的计算练习,而成为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的工具。在多学科交叉任务中,学生需要合作探究、交流分享,这一过程能显著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数学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趣味,学习动力随之增强。

2.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

2.1 结合生活情境创设跨学科项目

跨学科教学应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真实、具体的学习项目,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中引入真实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还能将数学与科学、语文、劳动等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链条,促进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思考与合作交流,增强学习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在四年级“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校园垃圾分类调查”项目。学生分组到校园各区域记录垃圾桶内不同类别垃圾的数量,并将记录结果整理成统计表和统计图。随后结合科学课内容,分析不同垃圾的性质和可回收性,提出合理的垃圾分类建议。通过该项目,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融合,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统计与图表绘制的方法,还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实现了数学学习与环保教育的统一。

2.2 整合多学科资源构建教学内容链条

跨学科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元素,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数学与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具有互补性,将这些学科资源融合,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模式。这种教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将数学与劳动课程融合,设计“制作环保储物盒”活动。学生先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出制作储物盒所需的硬纸板面积,再动手裁剪、拼装,最终完成储物盒。课堂中,数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环环相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验证数学计算的准确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激发了环保意识和创造热情。

2.3 设计多元合作任务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跨学科教学不仅关注知识融合,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综合问题,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究,并在合作中体验分工协作、知识共享与共同创造的过程,从而提升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比例尺”教学中,教师设计“规划理想校园”的合作任务。学生小组先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操场、教室、花坛等区域的比例,并在方格纸上绘制校园平面图;随后结合美术课内容进行美化设计,最后将方案展示在班级中进行评比。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数学计算、美术设计及语言表达的共同参与,实现了数学、美术和语文的跨学科融合,不仅掌握了比例尺的使用方法,还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2.4 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促进深度学习

跨学科教学需要与多维度评价相结合,通过形成性评价、合作评价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传统的数学评价往往局限于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使评价成为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以“数学 + 科学”的“植物生长观察”项目为例,教师将评价分为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两部分。过程评价包括学生记录数据的完整性、统计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情况;成果评价则通过展示观察报告、数据图表和最终研究结论进行综合评定。同时,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给出指导性建议。这样既能反映学生在项目中的整体表现,也帮助他们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学习的深度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课堂革新方式,其核心在于让数学真正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思维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跨学科不仅意味着学科知识的叠加,更是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和问题解决模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敢于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以开放的视野寻找数学与其他领域的交集,让课堂成为探索与创造的场所。跨学科教学的推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也能让数学成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施 纪 云 . 跨 学 科 教 学 在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中 的 应 用 [J]. 江 西 教育 ,2025,(31):74-76.

[2] 李月华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指导的教学探索 [J]. 读写算 ,2025,(2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