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

侯馨媛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工作者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社会工作不仅在灾害预防阶段发挥着作用,更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社会工作能够在灾害发生后以其“赋权增能”的专业特色迅速实现社会力量的动员和整合 , 为因遭遇灾害而使生命、物质财产及社会资本受到损失的个人、家庭、社区和单位提供专业服务, 协助其应对现实困难、修复受损关系、提升发展能力、增强社会功能, 走出灾后的困境[1]。

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的角色和方法正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使社工人员能高效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精准响应;移动技术应用让现场救援人员实时更新灾情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不过,技术介入带来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社工人员要保护受灾者隐私与数据安全。因此,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专业人员需学习适应新技术,警惕技术伦理和道德边界。

二、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1.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敏感的个人信息和灾害响应数据被收集和处理。这些数据的泄露不仅可能侵犯受灾群众的隐私权,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二次伤害。

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操作中,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需深刻认识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此外,救灾应急中,社会工作应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数据隐私与安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机构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完整透明,增强受灾群众对数据处理的信任。同时,引入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同时确保数据有效利用。救灾应急中,社会工作机构须将数据隐私与安全作为核心原则,以在数字化时代有效响应灾害,维护受灾群众基本权利。

2. 数字鸿沟与技术接入不平等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面临的数字鸿沟与技术接入不平等的问题尤为突出。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对信息通信技术的获取和使用能力的差异,还表现在灾害响应和恢复过程中对技术资源的不均等分配。城市地区由于拥有更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更高的数字素养,能够更快地响应灾害并组织救援,而偏远山区则因技术接入受限,救援信息传递缓慢,救援效率大打折扣。

3.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数字素养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数字素养需求日益凸显,成为救灾应急工作中的关键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灾害预测与评估,以提高救灾效率和精确度。此外,移动技术的应用使得灾害现场管理更为高效,专业人员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实时更新灾情信息,协调救援资源。然而,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专业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在救灾过程中保护受灾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三、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的机遇

1. 利用大数据进行灾害预测与评估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的一个显著机遇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灾害预测与评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灾害相关数据,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较之传统的经验判断,能够提供更为精确和及时的预警信息,从而为救灾应急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然而,大数据在灾害预测与评估中的应用也面临着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数据,是社会工作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直接影响预测模型的可靠性。

2. 社交媒体在灾害响应中的作用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救灾应急响应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还深刻影响了灾害响应的效率和效果。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使得它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聚集公众关注,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此外,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分析和情感分析模型能够帮助救援组织了解灾民的需求和情绪,从而更精准地制定救援计划。

3. 移动技术在灾害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在数字化时代,移动技术在灾害现场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救灾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素。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因其便携性和多功能性,使得救援人员能够实时收集和共享灾害现场的信息,从而做出更为迅速和准确的决策。移动技术还支持了灾害现场的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为灾害评估和后续重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通过分析模型,救援人员能够对灾害影响进行空间分析,优化救援路线和资源分配。

四、结论与建议

1. 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的综合评价

专业社会工作应急“救”助功能需进一步延展,以应对多种张力和矛盾叠加的应急治理情境 [2]。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角色愈发重要,也面临挑战与机遇。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使社工能更高效进行灾害预测、评估和响应,但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凸显,如何在保护隐私前提下利用数据亟待解决。同时,数字鸿沟使部分受灾群体难以及时获取救援信息,加剧救援不平等。社工数字素养需求迫切,需掌握技术知识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

2. 面对挑战与机遇的策略建议

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工作在救灾应急中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必须直面的首要挑战。技术接入不平等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在灾害响应中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因此,社会工作机构需要采取策略,如通过建立社区技术中心,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接入和数字技能培训,以缩小这一差距。

在机遇方面,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的应用为灾害响应提供了新的途径。移动技术的应用,如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灾情上报和资源调配,已经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显示出其巨大潜力。面对挑战与机遇,社会工作机构应采取综合策略。首先,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机构应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救灾应急的工具和平台,以提高灾害响应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应持续进行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以不断更新和优化救灾应急策略,确保社会工作在数字化时代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救灾应急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虹 . 开辟社会工作参与救灾服务的制度化路径 [J]. 中国社会工作 ,2017,(01):19.

[2] 黄红 . 社会工作介入应急治理场域的身份形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 [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64(03):87-100+236-237.DOI:10.15939/j.jujsse.2024.03.sh1.

[3] 黄红 . 社会工作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合法性建构——以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实践为例 [J]. 学习与探索 ,2022,(08):47-54.

[4] 杨廷源 . 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研究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09):36-38.DOI:10.13655/j.cnki.ibci.2024.09.010.

[5] 张靖岩 , 李引擎 , 王图亚 , 等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建设多灾害防 御 技 术 体 系 构 建 [J]. 建 筑 科 学 ,2018,34(09):119-124.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18.09.016.

作者简介

姓名:侯馨媛,性别:女,学校: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