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路径研究
路婷婷 高冲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孟姑集镇中学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祥城中学 272407 272400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不应局限于思政课程,而应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具有严谨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以数学文化为载体,传承民族精神
数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人文价值,是思政教育的天然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数学历史故事、数学家事迹以及数学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如,在讲授“圆周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杰出贡献。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他的成就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教师通过讲述祖冲之在艰苦条件下,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数学研究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以及数学家们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祖冲之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明白我国在数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激发学生为传承和发展我国数学文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统计与概率”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展示本地区垃圾处理的现状数据,包括垃圾总量、各类垃圾占比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本校或本社区垃圾投放情况的数据,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类别垃圾的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可回收垃圾回收率低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预测垃圾分类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如通过宣传和监督措施,可回收垃圾回收率可能提高的百分比等。最后,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垃圾分类建议,并向学校或社区管理部门提交。通过这一系列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还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三、引导数学探究过程,培育科学精神
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结论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引入勾股定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首先,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工具,如直角三角形纸片、方格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拼图等方式初步感知勾股定理的合理性。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证明思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想到通过面积割补法、相似三角形证明法等多种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严谨地推导证明过程,纠正学生出现的逻辑错误。当学生成功证明出勾股定理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探究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拓展数学应用领域,树立正确价值观
数学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拓展数学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经济成本与利润分析”的应用案例。以某小型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利润为例,教师首先介绍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及利润与成本、售价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建立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模型,通过分析函数图像和性质,探讨如何确定产品的最佳售价以获得最大利润。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价格过高会导致销量下降,利润减少;价格过低则无法覆盖成本,也会导致亏损。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经营中,企业还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社会责任等因素,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例如,在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为了保障社会物资供应,适当降低了产品利润,甚至出现亏损,这种行为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个数学应用案例的拓展,学生不仅学会了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还树立了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明白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要兼顾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五、运用数学评价激励,塑造积极人生态度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数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例如,在数学单元测试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解题思路、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在解题过程中有独特思路或进步明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比如,某学生在解答一道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时,虽然最终答案错误,但他的解题思路新颖,运用了一些教师未曾提及的方法。教师在评价时可以指出:“你的解题思路很有创意,虽然最后结果有误,但你的思考方向值得肯定。如果你能再仔细检查一下计算过程,相信你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和进步,希望你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 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付出,就会得到认可。
结论
思政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栾长伟 .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路径探析 [J]. 辽宁教育 ,2025,(15):15-18.
[2] 余旭红 . 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 试题与研究 ,2025,(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