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实践应用
王登伟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830000
一、引言
地质矿产调查是探寻矿产资源、了解地质结构和地质演化的重要工作,对于国家的资源保障和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传统的地质矿产调查方法,如地面调查、人工测绘等,往往面临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受地形条件限制等诸多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航测技术凭借其机动性强、成本低、分辨率高、数据获取快速等优势,逐渐在地质矿产调查领域崭露头角。无人机搭载多种传感器,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数据,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深入研究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实践应用,对于提升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地质矿产调查方法的局限性
2.1 工作效率较低
传统地质矿产调查依赖大量人力进行实地勘查。工作人员需要徒步穿越复杂的地形,对每个观测点进行详细记录,这一过程耗时费力。例如,在山区或丛林等地形复杂区域,工作人员每天能够覆盖的调查范围有限,导致大面积区域的调查工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资源需求对调查速度的要求。
2.2 地形条件限制大
许多地质矿产分布区域地形复杂,如高山峡谷、沙漠、沼泽等,传统调查方法在这些区域实施困难。在高山地区,攀登难度大,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还限制了调查工作的开展;在沙漠地区,高温、风沙等恶劣环境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都造成严峻考验,使得调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3 数据获取不全面
传统调查方法获取的数据往往局限于观测点附近,对于区域整体地质特征的把握不够全面。人工测绘的范围有限,难以获取大面积连续的地形地貌和地质信息,这可能导致对一些重要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的遗漏,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实践应用
3.1 地形地貌测绘
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的光学相机和激光雷达(LiDAR)等传感器,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形地貌数据。通过光学相机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晰地识别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绘制详细的地形地貌图。激光雷达则能够直接获取地面的三维空间信息,生成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山区的地质矿产调查中,无人机航测可以快速获取复杂地形的精确高程数据,准确测量山峰的高度、山谷的深度以及坡度等地形参数。这些地形地貌数据为后续的地质构造分析、矿产资源分布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例如,通过对地形地貌图和 DEM 的分析,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流向,从而为寻找与地下水相关的矿产资源提供线索。
3.2 地质构造解译
利用无人机航测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地质工作者可以对地质构造进行详细解译。通过影像可以清晰观察到地层的走向、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不同地层在影像上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和纹理,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识别地层的类型和分布范围。例如,在影像中,沉积岩地层可能呈现出层状纹理,而火山岩地层则可能具有独特的火山地貌特征。对于褶皱构造,通过影像可以测量褶皱的轴迹、两翼的产状等参数,从而分析褶皱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对于断层构造,能够准确确定断层的位置、走向和断距等信息,判断断层的活动性质。这些地质构造信息对于研究区域地质演化、寻找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许多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3.3 矿产资源勘查
无人机航测可以搭载多光谱相机、高光谱相机等传感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多光谱相机能够获取不同波段的地物反射信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可以识别与矿产相关的蚀变矿物。例如,某些金属矿化蚀变区域的岩石在特定波段下会呈现出独特的光谱反射特征,通过与标准光谱库对比,可以确定蚀变矿物的类型和分布范围,从而圈定潜在的矿产富集区域。高光谱相机则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地物光谱信息,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资源的识别精度。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搭载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传感器,探测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情况。在已知的矿化区域周边,利用无人机航测可以快速扩大勘查范围,寻找新的矿化线索,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效率和成功率。
四、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与挑战
4.1 应用效果
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区域的测绘和勘查工作,相比传统方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提升了数据的精度和全面性,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和高精度地形数据为地质分析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发现更多潜在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矿产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4.2 面临挑战
尽管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有限,一次飞行时间较短,对于大面积或复杂地形区域的调查,可能需要多次起降,影响工作效率。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沙尘、强风等,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受到威胁,无法正常开展航测工作。此外,无人机航测获取的数据量庞大,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软件支持,对地质工作者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结语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在地形地貌测绘、地质构造解译和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调查效率、精度和数据的全面性。然而,要充分发挥无人机航测的优势,还需克服续航能力、恶劣天气影响、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航测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地质矿产调查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我国矿产资源的高效勘查与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巫丽芳 . 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 SIFT 特征点的地质灾害应急测绘方法 [J].测绘标准化 ,2025,41(02):45-49.
[2] 陈泽邦 , 云龙 , 王驹 , 田霄 . 断裂影响带及其无人机识别技术 [J]. 地质力学学报 ,2025,31(03):427-443.
[3] 王辉 . 航测遥感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勘探应用研究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6):163-165.
[4] 蔡鹏 , 赵吉庆 , 张婷 . 融合无人机倾斜和贴近摄影测量的实验设计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5,42(04):136-141.
[5] 朱鹏宇 . 北斗无人机地形测绘及土石方精准计算技术 [J]. 路基工程 ,2025,(02):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