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中民俗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作者

李火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中学  513200

引言

山区高中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在政治教学中往往面临学生参与度低、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政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需要结合地域特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民俗文化扎根于民间,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七月香戏水节” 是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民俗节日,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节日以 “戏水祈福、感恩自然、民族团结” 为核心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教育元素。将这一民俗文化融入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又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本文以此为例,深入分析民俗文化在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为提升政治教学实效性提供新思路。

一、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中民俗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

民俗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七月香戏水节” 中,壮族、瑶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举行祭祀仪式、戏水联欢、对唱山歌等活动,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在政治情境教学中,通过播放节日影像、展示民族服饰、讲述节日起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土民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认识到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沉浸式的情境体验,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升华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节日中体现的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理念,能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培育家国情怀,这与高中政治课程中文化生活模块强调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目标高度契合。

(二)强化责任担当,树立法治观念

“七月香戏水节” 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共同守护和规范参与。节日期间,村民自发组织活动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等工作,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政治情境教学中,可围绕如何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设计情境讨论,让学生思考个人、社会、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戏水节中如何平衡娱乐与环保和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在讨论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结合政治生活模块中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 等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民俗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树立法治观念,理解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二、以 “七月香戏水节” 为例的民俗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一)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融合民俗与政治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政治知识点,设计与 “七月香戏水节” 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时,播放戏水节中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分析其中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包容理念;在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时,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戏水节的形式变化,探讨社会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民俗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通过这种情境融合,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具体的民俗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场景中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可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模拟民俗文化传承人 , 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等角色,围绕 “戏水节的创新与传承” 展开互动,在实践中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结合 “七月香戏水节” 开发校本课程,是实现民俗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可包括 “戏水节的历史与文化”“民俗文化与政治生活” 等模块,内容涵盖节日起源、文化内涵、与政治知识的关联等。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拓展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和政治视野。此外,组织学生参与戏水节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走访非遗传承人、参与节日筹备工作、开展民俗文化调研等。在实践中,学生能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调研 “戏水节的保护现状” 时,学生需要运用 “经济生活” 中 “文化产业发展”的知识分析其经济价值,运用 “政治生活” 中 “政府职能” 的知识提出保护建议,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三、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中民俗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民俗文化应用能力

教师是实现民俗文化与政治教学融合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政治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民俗文化专题讲座、安排教师走访非遗传承人、参与民俗文化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对 “七月香戏水节” 等本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当地文化部门、民俗专家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民俗文化与政治知识的融合科学合理。此外,建立教师交流机制,让不同学校的政治教师分享民俗文化教学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育人效果的多元反馈为确保民俗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关注其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等素养的提升。例如,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情境讨论表现、民俗文化调研成果等,综合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同时,收集学生、家长、社会对民俗文化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 “七月香戏水节” 教学情境的满意度,通过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生文化素养变化的评价,通过与当地文化部门沟通了解教学活动对民俗文化传承的积极影响,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推动民俗文化育人功能的持续优化。

结论

在山区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如 “七月香戏水节”,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树立法治观念。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实践活动等路径,可有效实现民俗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则是保障这一功能实现的重要措施。未来,山区高中应进一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资源,探索更多将民俗文化与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让政治教学更具地域特色和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秦琳 . 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2024, (11): 103-105.

[3] 李军。民俗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探索,2021(0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