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的优化措施研究
赵爱玲 王洋
新疆交投生态有限责任公司 83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网络日益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然而,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高速公路噪声主要来源于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声、发动机轰鸣声以及车辆高速行驶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等。这些噪声不仅干扰了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此外,噪声污染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因此,深入研究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的优化措施,对于保障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现状及影响
2.1 噪声污染现状
当前,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问题较为普遍。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尤其是靠近城市的高速公路,噪声值常常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部分繁忙高速公路周边居民区的昼间等效声级可达 65 - 75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也在 55 - 65 分贝之间,而我国规定的居民住宅区昼间环境噪声标准为 55 分贝,夜间为 45 分贝。此外,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车速的提高,高速公路噪声污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2 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对居民生活方面,高分贝的噪声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睡眠质量,导致居民疲劳、烦躁,长期下来可能引发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对于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噪声干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医疗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噪声可能改变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影响其觅食、繁殖等行为,甚至导致一些动物迁徙或逃离原栖息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的优化措施
3.1 声源控制措施
3.1.1 优化路面结构
采用低噪声路面材料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的有效方法。例如,多孔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其内部丰富的连通孔隙能够吸收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与传统沥青路面相比,多孔沥青路面可降低噪声 3 - 5 分贝。此外,橡胶沥青路面也能有效降低噪声,橡胶颗粒的加入改善了路面的弹性,减少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同时,定期对路面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复破损路面,保持路面的平整度,也有助于降低噪声。
3.1.2 加强车辆噪声管理
对车辆进行严格的噪声排放标准监管,限制高噪声车辆上路行驶。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车辆噪声检测标准,要求车辆定期进行噪声检测,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责令其进行整改或淘汰。鼓励汽车制造商研发和生产低噪声车辆,采用先进的发动机降噪技术、优化车辆外形设计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等。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的环保教育,倡导文明驾驶,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噪声产生。
3.2 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3.2.1 合理设置声屏障
声屏障是控制高速公路噪声传播的常用措施。根据高速公路周边的地形、建筑物分布以及噪声敏感点的位置,合理设计声屏障的高度、长度和结构形式。对于靠近居民区的路段,可采用直立式声屏障,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有效阻挡噪声传播。在一些特殊地段,如桥梁、隧道附近,可采用折板式或弧形声屏障,增强对噪声的反射和吸收效果。声屏障的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应选用吸声性能好、耐久性强的材料,如金属吸声板、透明隔声板等。
3.2.2 绿化降噪
在高速公路两侧种植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噪的作用。树木的枝叶对噪声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形成天然的绿色声屏障。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方式是提高绿化降噪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高大、枝叶茂密的乔木和灌木搭配种植,能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结构,增强降噪效果。例如,在高速公路两侧种植杨树、柳树等乔木,搭配冬青、黄杨等灌木,可有效降低噪声 3 - 5分贝。此外,绿化带的宽度也会影响降噪效果,一般建议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不小于 10 米。
3.3 受声点防护措施
3.3.1 优化建筑物布局
在高速公路沿线进行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将噪声敏感建筑物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尽量远离高速公路。根据噪声传播衰减规律,距离高速公路越远,噪声影响越小。同时,在建筑物设计上,采用隔音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如双层玻璃、空心砖等,提高建筑物的自身隔音能力,减少传入室内的噪声。
3.3.2 安装隔音设施
对于已建成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可通过安装隔音设施进行防护。例如,为居民住宅安装隔音窗,可有效降低传入室内的噪声 10 - 20 分贝。此外,还可以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如吸音壁纸、吸音板等,进一步降低室内噪声。对于学校、医院等场所,可在建筑物周边设置吸音围挡,减少外界噪声对内部环境
的影响。
四、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4.1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噪声污染控制优化措施,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声源控制措施从根源上降低了噪声产生,优化路面结构和加强车辆噪声管理使高速公路整体噪声水平有所下降。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如合理设置声屏障和绿化降噪,有效阻挡和吸收了噪声,减少了噪声向周边环境的传播。受声点防护措施则直接保护了噪声敏感点,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综合各项措施的实施,高速公路周边噪声敏感区域的噪声值明显降低,部分路段周边居民区的昼间等效声级可降低至 60 分贝以下,夜间等效声级降低至 50 分贝以下,基本达到国家环境噪声标准要求,显著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
4.2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新型低噪声路面材料和车辆降噪技术将不断涌现,进一步降低声源噪声。例如,智能路面材料的研发,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自动调整路面性能,减少噪声产生。另一方面,声屏障和绿化降噪技术也将更加优化,采用智能声屏障,可根据噪声源的变化自动调整声屏障的角度和吸声性能;绿化降噪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与降噪效果的结合,选择具有更好降噪性能且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植物品种。此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高速公路噪声的监测和管理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时掌握噪声污染状况,及时调整噪声控制措施,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噪声污染控制,促进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结语
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污染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受声点防护等多方面综合采取优化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噪声污染,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完善噪声污染控制体系,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邵彦军 , 陈东霞 , 黄建西 . 繁华地段轨道交通施工噪声管控技术研究 [J].施工技术 ( 中英文 ),1-9.
[2] 朱飞 . 扩建条件下高速公路降噪方法研究 [D]. 东南大学 , 2019.
[3] 王毅, 马鹏飞, 李凌云, 陈军锋.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期降噪措施的有效性 [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35(11):77-81.
[4] 刘祥宇 . 重庆市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建设后评估研究 [D]. 重庆交通大学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