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模式探讨

作者

钟丽丽 隋红

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目标,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班会课是对其进行系统德育的重要途径。然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课堂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因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目标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目标之一,便是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涵盖课堂纪律、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等维度。借助有效的课堂管理,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比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培育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责任感。同时,重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与文明礼仪的培养,像保持教室整洁、礼貌待人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自觉践行,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筑牢基础。

(二)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

德育班会课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平台。课堂管理需注重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热爱。通过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班会课的乐趣,提升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度。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情感层面认同德育内容,进而更好地接受并践行德育教育。

(三)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品质与能力。低年级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目标,将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德育班会课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提升综合素质,为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原则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低年级学生虽年龄较小,但同样具备独立的个体意识与自主性。在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中,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量学生的感受与需求。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想法与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过程性管理

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需重视过程性管理。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与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与帮助。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管理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发展。过程性管理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根基。

(三)强化正面激励

低年级学生对激励与表扬较为敏感,正面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在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中,应强化正面激励,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与表扬。教师可通过口头表扬、小红花、小奖状等形式,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同时,要注重激励的公平性与多样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激励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自我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故事讲述、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并体验道德规范。例如,在讲解 “诚实守信” 主题时,可通过讲述诚实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诚实的重要性;或是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诚实待人的行为。

(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课堂管理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在德育班会课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相互启发、彼此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同时,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的组织与指导,确保小组合作有序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对于低年级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德育班会课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四、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德育班会课课堂管理模式的探讨,对于提升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课堂管理目标,包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德育班会课的课堂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过程性管理、强化正面激励的管理原则,能够确保课堂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家校合作等管理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 官志洪 . 小学班会课课堂管理实效性的研究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0,(05):7+9.

[2] 王琦. 小学低年级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D]. 山西大学,2022.

[3] 姜雨薇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主题班会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D]. 洛阳师范学院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