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生命周期视角孤独症学生课程与教学研究

作者

杨亚静

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075000

全生命周期教育强调在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连续、适应性强的教育服务,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文将从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成人期四个阶段,深入分析孤独症学生的全生命周期教育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一) 幼儿期:早期干预与家庭支持

医学中,孤独症被定义为一种始于儿童早期,以社交与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目前对于孤独症的治愈方法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指的是在儿童发现孤独症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措施。对于年幼的孤独症患儿的干预必须是持续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儿童所能做的事情开展,重点针对特异性缺陷给予足够的机会和时间练习。一般是成人主导的、一对一的活动、游戏、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等。ESDM 是注重发展以发育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孤独症患儿早期干预很有实效。

(二)学龄前期:融合教育与社交技能培养

学龄前期,残疾学生的教育重点转向融合教育与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通过教学观察发现,多数特殊儿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融合教育后,对知识和社会的接纳能力明显提升,能够获得更为良性的发展,实施融合教育已经成为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主流观点。

(三) 学龄期:个性化教学与自我倡导能力

3.1 学龄期是孤独症学生教育的关键阶段,孤独症孩子的核心障碍是社交障碍、言语与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所以针对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康复,应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常态化的教育情境中展开。具体的教育康复方法包括: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言语与语言训练、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等。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是孤独症孩子最喜欢和有效的康复训练课程;言语和语言训练,则需要在沟通与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实施,包括言语沟通训练和非言语沟通训练等;情绪行为训练,主要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正向行为支持、结构化教学等策略,在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础上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改善不良行为,增加正向行为。

3.2 教育计划也应包含辅助技术和资源支持,确保孤独症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学习。如: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孤独症儿童往往更适合使用图片、图表和其他视觉工具来理解和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可按需为孤独症儿童呈现视觉提示、程流图,针对孤独症儿童特点与喜好提供个性化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和发出指令,并给予他们同伴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有一些实用工具可以辅助进行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可以使用可视化日程表和提醒工具,帮助孩子掌握时间和任务管理;也可利用语音识别软件和学习应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还可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应重视自我倡导能力的培养,鼓励孤独症学生表达自我需求,增强自我效能感。

3.3 孤独症儿童有需求性语言。‌尽管他们可能存在沟通和社交障碍,‌但他们仍然具有表达需求和沟通的欲望。‌孤独症儿童可能使用言语、‌身体语言、‌符号和图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表达沟通。‌通过这样的支持,‌孤独症儿童能够与他人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此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特定兴趣小组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法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况。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同时发挥他们的优势,‌如记忆力好和对感兴趣的事物专注等,‌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 四) 成人期:职业康复与独立生活技能

4.1 生活技能训练

结合生活、注重实践,通过生活适应课程、家政课程等,从自我服务、家居生活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协调运用多种肢体和感官参与劳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

4.2 劳动技能训练

结合庇护性就业的需求,通过劳动技能课程、精细动作训练等,对孤独症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进行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与知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保障学生在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全力协助下,配合完成

自我服务、家居生活服务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4.3 职业技能训练

结合生涯规划和就业导向,通过职业技能课程(含支持性就业导向课程、多媒体应用课程、 推拿按摩课程等),对学生进行以劳动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促进其实现劳动就业、自食其力。职业培训课程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定制,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独立生活技能的培训,如财务管理、家务管理等,对于残疾学生实现自主生活至关重要。

结语:全生命周期教育强调终身学习,孤独症学生应持续学习以适应社会变化,实现个人成长。无论是通过家庭学习、学校教育还是兴趣培养,终身学习为孤独症学生提供了自我提升和融入社会的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全生命周期视角孤独症学生教学策略,强调了早期识别、融合教育、个性化教学、职业培训等关键概念。通过实施适应性教育,构建连续、全面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为孤独症学生提供更优质、更适应其需求的教育服务,帮助孤独症学生克服障碍,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实现个人潜力,融入社会,享受平等和有尊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樊越波 . 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1044-1047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 提 升 行 动 计 划 的 通 知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01/t20220125_596312.html 2021-12-31

[3] 董 欣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http://yx.gjzsx.cn/article_view.php?id 20151102132538521411676 2015-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