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王曼琪
临漳县邺城中学 056600
1 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导向。音乐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维度,它们是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县城高中而言,音乐鉴赏教学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面临诸多特殊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这一视域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成为县域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2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音乐核心素养并非单一能力的体现,而是多维度的综合素养整合。它超越了传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范畴,强调通过音乐学习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3 县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县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多地县域高中的调查,可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
3.1 师生重视程度不足
在高考压力的笼罩下,音乐学科在县城高中常处于 " 边缘地位 "。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教师认为 " 学生基础差,赏析作品配合较差 " 是教学中的主要困难。许多学校存在课时被占用、教学资源不足等现象,甚至有学校随意将音乐鉴赏课改为合唱课或以活动代替课程。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也明显不足,认为这些课程" 不参与高考,上起来没有压力",缺乏真正的学习动力。
3.2 教学方法单一固化
许多县城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模式上,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一项调查显示, 90% 的学生反映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 " 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 ",而课堂上同学现场表演的频率较少。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3.3 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县城高中往往缺乏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停留在 " 从网上下载音频和视频资料给学生欣赏 " 的层面,未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鉴赏课的深度融合。同时,对于本地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未能将地域特色融入音乐教学。
3.4 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教师往往侧重于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能唱几首曲子,而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及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4 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在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县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采取以下创新策略:
4.1 以审美感知为基础的深度聆听策略
审美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需要通过系统的聆听训练来培养。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超越 " 好听与否 " 的表层判断,进入音乐的内涵世界。例如,在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乐段的旋律走向、音色变化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元素的组织规律和情感内涵。
实施深度聆听策略时,可采用 " 初听 - 精听 - 深听 " 的三阶模式:初听阶段注重整体感受和第一印象;精听阶段分析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等)的表现作用;深听阶段则引导学生关联文化背景和个人体验,实现审美升华。这种分层聆听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判断力。
4.2 以艺术表现为核心的实践参与策略
艺术表现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实践参与来体验音乐。在县城高中条件下,可以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赣南采茶戏时,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基本动作和唱腔,甚至创作简单的采茶戏片段。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跨学科融合是提升艺术表现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王佳霖老师在《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中,创新性地将音乐与语文课程融合,从学生的主体性视角出发,通过音乐与文学的比较分析,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类似地,音乐鉴赏教学还可以与历史、美术等学科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4.3 以文化理解为导向的情境创设策略
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高阶维度,要求将音乐置于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县城高中应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开展地域音乐文化项目式学习。例如,福建清流县一中在教学中引入当地民歌和戏曲,增强学生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文化情境来深化学生的音乐理解。例如,在欣赏《樱花》时,廖小飞老师通过对比都节调式与中国五声调式,解析 " 物哀 " 美学意境,设计 " 聆听 - 演唱 - 创造 " 梯度活动,结合乐器伴奏、游戏互动及生命哲思讨论,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力与审美共情能力。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理解音乐本身,还能领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观念。
4.4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元互动策略
针对县城高中资源有限的现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能够突破课堂时间限制,实现个性化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制作短视频介绍作品背景和欣赏要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时间则集中于互动讨论和实践体验。
同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进步。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主体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全面记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历程。
5 总结
总而言之,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很多音乐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根据本文提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未来音乐鉴赏课程更好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