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峰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以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强调要开展综合性的大单元教学,并指出“文化认同、语言实践、逻辑思维、审美表达”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这不仅要求教师落实课程标准,更需要不断探寻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凭借主题统领、内容整合和活动多样的优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其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审美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整合大单元教学资源,培育学生思维品质

(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整合内容以提供教学依据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师应当首先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课程标准既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纲领性依据,也为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在研读过程中,需要提取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的核心素养要素,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炼适合在大单元中落实的基本能力和学习任务[1]。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为例,该单元通过中外经典童话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语境,理解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

(二)立足核心素养导向,凝练大单元教学主题

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立足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与之相符的主题,并将语言、文化、思维和情感等方面有机融合。大单元教学主题作为整合教学内容的核心线索,应当具备广度与深度,既能涵盖多方面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主题的设置还需凸显语文学科独特的价值与特点,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素养,实现学科知识与能力、价值观念的协调发展。

二、明确大单元教学指向,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一)掌握真实学情,科学预判学习成效

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深入把握真实学情,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能力与风格,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还应对大单元教学的可能成效进行科学预判,既估计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潜在收获,又评估教学过程中的可能困难,从而确保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教学提供坚实依据。

(二)分解学段目标,推动教学目标落实

在推进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分解学段目标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需要遵循语文教育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科特点与价值,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差异,科学确定教育内容与方法。要符合核心素养的导向与层级结构,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价值观念养成等方面,按照基础层、拓展层与创新层逐步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目标设计应展现综合性与包容性,融合语言、文化、思维等多方面因素,同时保留一定的自主选择与创造空间,使目标既具方向性又具开放性。在此基础上,将大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并加以量化,能够增强目标的明确性、可评价性、系统性和灵活性,从而为课堂实施与学情反馈提供坚实依据,推动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

三、营造大单元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一)融入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活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文本主题与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2]。以课文《搭船的鸟》为例,课前可安排学生观看海鸟相关的视频,帮助他们形成直观印象并完成预习。课堂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海鸟与人类的关系,借助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重点与内涵,同时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海鸟的视角创作一篇日记或故事,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个人化的表达,进一步深化学习体验。

(二)构建文学体验情境,提升学生审美感悟水平

教师应当依据文本的类型和特点,创设适合文学体验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中体会作品的意境与韵味,从而逐步形成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3]。以《金色的草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聆听与草原相关的音乐,让他们带着感性的体验进入课文的学习。在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及与之相连的情感表达,结合朗读和赏析帮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多重美感,并理解作者倾注的热爱与情怀。随后,鼓励学生尝试表达个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课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扩展阅读与草原有关的知识和文化,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四、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评价反馈渠道

(一)突出教学评价前置,强化导向作用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应当作为引领和指导的环节,而不是单纯停留在结果与终点。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需要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评价目标与标准,科学制定相应的计划与策略,以确保评价具备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与课堂反馈,及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节奏,让评价真正发挥调控作用。教学完成后,还需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丰富评价主体层面,推动多方参与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应当作为引领和指导的重要环节,而不是停留在结果与终点。为了让评价更具全面性和实效性,需要在主体层面实现多方参与,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元力量的共同作用。教师在教学前要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评价目标与标准,制定计划和策略,以确保评价具备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与课堂反馈,适时进行评价并调整教学安排,使课堂更贴合学情。与此同时,学生在评价中也应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评和互评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家长则可以在课后交流与监督中发挥支持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外部帮助。教学完成后,还需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分析目标达成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新评价方式手段,提升评价实效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需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除传统的笔试与口试外,还应合理运用观察记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学习日志和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手段,形成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能力发展,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也为学生的成长与提升创造更具价值的反馈。

五、结语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凸显其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以核心主题为统领,依托文本展开教学,结合问题引领和多样化学习活动实现目标。还需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为支撑,推动教学与学习的互动与改进。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逐步形成开放、整合、协作、创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也能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灵丽 . 核心素养导向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学周刊,2023(16):130-132.

[2] 叶雨雅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 [J]. 亚太 教育,2023(13):49-51.

[3] 许宝凤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以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为例 [J]. 亚太教育,2023(14):58-61.

[4] 陈灵丽 . 核心素养导向引领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学周刊,2023(1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