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信息化控制技术研究
梅鹏
常德市畅安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常德市 41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化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优势。针对目前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的基本现状而言,信息化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应用手段,一方面能够强化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可以保障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时也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工程交付的质量得到保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加持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管理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社会对于公路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交通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相关主责部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体系化结构调整,从国家层面和法律层面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加强了审核。而在具体公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几个维度强化质量管理,并借助 PDCA 工作法确保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但就目前而言,公路工程主管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仍处于传统模式和条件下,并没有真正做到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改善质量和效率,这也导致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相对落后。
2. 常见的公路施工质量信息化管控技术
2.1GPS 地球卫星定位系统
当前,GPS 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该技术目前也开始大范围的在道路的建造以及施工过程中应用。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过程中,质量管控很关键的核心在于数据勘测以及设备和材料的长距离运输的精准跟踪和监督。而 GPS 技术就很好的在这一情境中发挥了优势,GPS 技术通过对具体地点的定位以及三维速度和时间序列的实时监测能够有效的增进了公路建设质量监控的效果。特别实在高速公路、地形复杂的建设项目中,GPS 发挥着巨大的优势,甚至在工程测绘以及现场监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借助于其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手段,项目可以构建一个主控制网,协同其他测量方法可以促使快速识别测量点,科学布设连接线。此外,实时监控能力还能够对填筑路基施工车辆进行实施追踪以了解施工情况。
2.2GIS 技术
相比较于 GPS 技术,GIS 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全方位、高效的完成海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结合 GPS 技术可以对公路施工做精确的控制,从而更好的保障了公路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GIS 技术主要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整合,因此,其哟是在于流程模型的构建和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促使项目进度可视化。GIS 技术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即数据操纵以及可视化映射、绘制和动态的模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有的地理信息以及空间主数据都是要通过图表以及文字来进行呈现的,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些数据高效并且技术、快捷的传输到具体需要的区域是 GIS 的重要贡献。
2.3 图像视频监管技术
图像视频监管系统由遥控终端、数据传输网络和控制中心等环节共同组成。由于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条件比较有限,通常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且周边仅有少量分散的临时办公点,这些办公点与工地相距较远,给道路施工质量监控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此问题,很多单位采用图像视频管理手段,对工地实施全域监管,提供实时施工画面,以实现公路工程质量的远程监控目标。
2.4ERP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在项目管理中,ERP 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作为一个项目管理的管理体系,其主要是多个体系综合而成。通常情况下,对于单一的项目往往要将质量管理作为首要目标,项目投入就是为了交付,交付的质量决定了后期的应用,甚至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当然,多个工程项目的调度与控制,需以单个项目管理为基石,借助智能化技术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3.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基本框架
对于大多数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项目而言,主要特点就是项目管理复杂,而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甚至影响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所以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要求合理构建集成的公路工程管理系统或者体系,在此技术上,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互通,并且可以对具体流程做远程监控,这样就能很好的确保施工的场地能够得到高效的运用。因此,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要在四控即控制工期、质量以及费用和安全的基础上,强化三管即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除了管理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外,还要关注具体施工的质量管理,第一是施工前的管理,即事前管理,一般而言,这一过程要锚定目标,明确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然后是根据方案做好具体的施工准备,结合施工的基本条件来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个重点工作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比如通过数据做模糊评价或者立体虚拟技术的应用、构建模型等来实现全方位的评估。第二是施工中的管理,即事中管理,首先是做好全流程的质量管理行为的监管控制,要对所有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技术性操作进行监督和限制,并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其次是他人监控质量生成的全过程和效果,而这就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情况、条件、特征等做好信息化管理,借助于视频监控以及视频分析甚至是车载 GPS/GIS 系统的应用,实现 24 小时全流程的施工现场的监控,确保质量得到保障。第三是施工后的管理,也就是事后管理,即对于质量行为实施以后的效果做验证、评估和改进。理论层面而言,计划周密、实施中管控严格,那么就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然而,在具体工程实施过程中,鉴于工程建设中会存在各类调整、突发事件等不可预见因素,当实际执行出现与计划和方案偏离时,需实施根源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质量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流程中,该环节主要依托绘图、曲线等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项目质量成果进行解析,进而为项目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4.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点
4.1 明确道路工程数字化建设目标与路径
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需因具体的需求差异,在质量管理架构搭建中精准传递质控目标与信息,并基于数据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这样才能助力系统。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准确无误的完成质量控制目标。
4.2 实时构建基础数据库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赖于维度的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因此要注重对各类信息的高效分区以及存储。再具体施工中,要确保数据库的构建满足施工主体的多重需要,包括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等多个维度的质量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后期的施工中作参考,也可以结合现有的检验规程,为保障检验人员填写的准确性,需预先设定计量单位及允许误差范围。
4.3 完善数据流转和审批的流程
结合不同项目要有具体的质量控制计划,并符合相关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要关注控制管理程序和原始的管理程序而这之间的对应管理以避免人工操作控制程度带来的各类误差和操作失误。最后是管理权限和程序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根据现场实际予以评估。
4.4 质量信息的分析和统计
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需构建科学的统计模型工作到适配多样化管理需求,基于人员管理水平、供应商信誉等因素制定专项统计方案,整合测量值进行综合分析,客观评估人员能力、施工水平及供应商诚信度,并将其列为质量管理关键指标。定期汇总测试数据,按时间序列生成月季年报并实现数据可视化。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必要的应用手段,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公里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盘点,构建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基本框架,并对信息化管理要点进行了剖析,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洪成 , 公路工程动态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 , 宁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2022-05-24.
[2] 吴士刚 . 信息化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交通世界 ,2021,(30):6-7.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1.30.002.
[3] 兰桂芳 .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电子信息化控制技术研究 [J]. 交通世界 ,2021,(09):128-129.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1.0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