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艺术康复理念下特殊儿童成长赋能实践与对策研究

作者

陈嵩杰

上海市奉贤区惠敏学校

在特殊教育逐渐从聚焦“缺陷补偿”转向重视“潜能开发”的大背景下,该班级以音乐与绘画的有机结合为突破口,通过基础课程的整合教学、艺术活动的主题设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1 分层定制,激活个体潜能

班级中的学生不仅在智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他们的艺术感知、表达和创造能力也因智力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唯有深入探究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以对学生深入、细致的分层定制为基础的教育,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我们通过对学生日常的观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以及运用专业评估工具,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学生在音乐和绘画等方面的兴趣点、优势领域以及面临的困难。比如,有些学生对节奏特别敏感,参加音乐活动时总能迅速跟上节拍;还有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强,画画时能用五彩斑斓的颜色抒发内心的想法。凭借对学生这些情况的深入了解,我们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和类型,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切实依据。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相应分层,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又能为学生的均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艺术基础较弱、表达能力有限的学生,我们精心培养,既能初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初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基本创作技能。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儿歌学唱等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用身体动作或简单乐器表达和把握节奏;同时,通过引导绘画,让他们初步认识基本颜色、形状,通过简单的涂鸦和填色练习,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2 专业赋能,筑牢教学根基

只有当教师能够将艺术康复的理念融会贯通,充分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善于将其赋能于课堂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推动这一理念深入发展。但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从事艺术治疗、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等工作的教师,其专业艺术教育能力仍需不断加强和提升。正因如此,通过专业赋能来夯实教学基础就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要着重强化内部培训工作,积极推动学习活动开展。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工作坊,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同时,我们还会邀请艺术领域的专家和资深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技巧。这些讲座涉及诸多领域,如音乐教育理论、绘画创作技巧以及艺术治疗原理等,能让教师们全方位掌握艺术教育方面的前沿知识和实践方法。工作坊则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具体案例剖析的方式,让教师们在亲身实践中逐步掌握教学所需的各种技能。比如,在音乐工作坊里,教师会探究如何利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各类乐器,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情感;而在绘画工作坊中,教师会尝试通过开展绘画活动,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获得发展,提升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吸纳外部专业资源。凭借与高校艺术治疗专业的紧密合作,我们不仅邀请专业教师为班级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实践活动体验,还能更好地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融入教学中,推动教学不断深化和完善。

3 成果迁移,贯通成长路径

随着艺术康复艺术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不仅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更大进步,精神上也更加专注,更能感受到充满激情的艺术带来的愉悦,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协作精神。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在艺术熏陶下充分展现的这些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与学科学习过程中,这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为了使学生成长成果能更好地迁移,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握和贯通。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将艺术与各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在生活化语文课上,让学生将艺术表达方式巧妙融入写作和口语交流中,使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更生动、有趣,更具感染力和感召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分享参与音乐绘画活动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其表达欲望;在生活化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巧妙运用艺术活动中的元素和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巧妙组合和排列绘画中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其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引导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从感性层面理解分数概念的内在逻辑。再者,要着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挖掘和延伸艺术活动中的协作、沟通能力,将其真正延伸到日常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在班级卫生大扫除、组织班级活动等事务中,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鼓励他们像参与艺术活动时那样,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艺术活动中锻炼出的情绪把控能力和自我表达技巧运用到与同学、老师的日常交往中,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

综上所述,班级将持续深耕,不断完善分层定制策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成果迁移机制。同时,积极拓展社会融合舞台,让更多人看到特殊儿童的艺术潜能,促进社会对特殊群体的理解与尊重。相信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艺术康复之路上,每一颗星辰都将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共同绘就特殊儿童美好未来的壮丽画卷。

参考文献

[1] 侯丹 . 为特殊儿童成长创造更好条件——许昌市社会福利院特殊教育的实践探索 [J]. 中国民政 , 2025, (08): 38-39.

[2] 常胜 . 不忘入会初心 心系特殊儿童 [J]. 民主 , 2024, (10): 31.

[3] 魏勇刚 , 邓洪 , 马一杰 , 吴玉 .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儿童关照 [J]. 人口与社会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