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电气化进程中电能质量问题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
毛春玲 祝东涛
身份证号码:232700198401012029 身份证号码:36062219940714203X
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气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类先进的电气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些设备的运行也给电网带来了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可靠性、产品质量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深入分析工业电气化进程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工业电气化进程中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1.1 电压波动问题
电压波动是工业电气化进程中较为突出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广泛存在于冶金、化工、制造等高能耗行业。其主要成因在于电网中存在大量具有冲击性、间歇性和非线性特性的负载设备,如大功率电动机、电弧炉、轧钢机以及频繁启停的焊接设备等。这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引起电流急剧变化,导致供电系统阻抗上的压降瞬时波动,从而引发母线电压的快速起伏。电压波动不仅影响照明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灯光频闪,干扰操作人员的视觉感知与生产节奏;更重要的是,会对高精度控制设备、PLC 系统、变频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产生显著干扰,可能引发误动作、数据丢失甚至设备损坏,严重时可导致生产线停工,影响整体工艺流程的连续性与安全性。持续的电压波动还会加速变压器和电缆的老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在某些对供电质量要求较高的自动化生产线或精密加工环节中,电压波动已成为制约系统稳定性与产品合格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业电气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电压波动的成因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提升工业生产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谐波污染问题
谐波是指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正弦波分量,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存在已成为电能质量问题的重要表征之一。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非线性负载设备在各类生产环节中的广泛应用,成为谐波产生的主要来源。典型的非线性负载包括变频调速装置、电力电子整流器、不间断电源(UPS)、电弧炉及 LED照明驱动电路等。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其电压与电流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导致电流波形发生畸变,进而将部分基波能量转化为各阶次谐波能量,并反向注入公共电网。这种谐波污染不仅加剧了配电系统的复杂性,也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潜在威胁。
在电网运行层面,谐波的存在会显著增加变压器、电缆和电容器等元件的铜损与铁损,造成设备过热、绝缘老化加速,甚至引发局部过载或热击穿事故。对于无功补偿系统而言,特定频率的谐波可能引发并联或串联谐振,使电容器组遭受过电流冲击而损坏,削弱原有补偿功能。同时谐波畸变会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判据,可能导致误动或拒动,破坏电力系统的故障响应机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谐波干扰还可能影响 PLC、伺服控制器等精密控制单元的工作精度,降低工艺过程的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
高次谐波通过电磁耦合方式会对邻近的通信系统产生显著干扰,尤其在低压配网与通信线路共杆架设或地理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噪声信号,降低通信信道的信噪比,影响数据传输质量与可靠性。因此在现代工业环境中,必须高度重视谐波污染的治理,采取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以保障电网电能质量与工业生产的高效协同运行。
2 工业电气化进程中电能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措施
2.1 优化电网结构
优化电网结构是改善电能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技术升级,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合理规划电网布局不仅包括输电线路的地理分布,还涉及电压等级的协调配置和负荷中心的科学定位。通过增加输电线路的容量和数量,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等效阻抗,从而减小负载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提高供电电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构建多层次、多环网结构能够增强电网的冗余能力,避免局部故障引发大范围电压暂降或中断,提升整体供电品质。
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已成为优化电网结构的重要方向。
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通过就地接入配电网,不仅提升了区域供电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电网中因长距离输电造成的功率分布不均问题。这种分散式能源结构有助于降低线路损耗,抑制高次谐波的传播路径,从而减少对主网的电能污染。
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在电网结构优化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如 SVG(静止无功发生器)或 STATCOM(静止同步补偿器),可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快速响应与精确调节,提升系统功率因数,减轻变压器与输电线路的负担。结合固定电容器组与可控电抗器的协同运行,还能有效应对非线性负荷带来的电压波动与谐波干扰,进一步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2.2 采用先进的电能质量调节设备
采用先进的电能质量调节设备是提升工业电网电能质量的关键技术路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通过实时检测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分量,并利用逆变器产生与之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补偿电流注入系统,实现对谐波的有效抵消,尤其适用于非线性负载密集的工业场景,能够显著改善电网波形畸变率。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基于电压源型逆变结构,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可动态调节输出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有效支撑系统电压,抑制因冲击负荷引起的电压闪变和波动,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间断电源(UPS)则在电网异常或中断时,迅速切换至储能装置供电模式,确保关键负荷持续获得稳定频率与电压的交流电源,广泛应用于对供电连续性要求极高的生产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除上述装置外,动态电压调节器(DVR)能够在电压暂降或暂升发生时快速注入幅值可控的串联电压,维持负载侧电压稳定;而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集成并联与串联补偿功能,可同时治理多种电能质量问题,形成综合型解决方案。这些先进设备的协同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业电网对复杂负载的适应能力,也为高精度生产设备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电力保障,构成了现代工业配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体系。
结论
工业电气化进程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电网结构、电气设备、负载特性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常见电能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明确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优化电网结构、采用先进的电能质量调节设备等综合治理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措施,以提高工业用电的电能质量,保障工业生产的高效、稳定运行。未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机理和治理方法,不断完善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宇洋 , 白芸嘉 . 低压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21):171-173.
[2] 张伟 . 电能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J]. 发明与创新 ( 职业教育 ),20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