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美育浸润乡村校 艺术滋养童心田

作者

徐彩绮

丰都县栗子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820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乡村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向,为新卓越课堂以及浸润式美育在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相较于常规的知识教育形式,指向新卓越课堂的浸润式美育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符合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于乡村学校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更是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乡村学校浸润式美育的实施价值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推进了新卓越课堂的建设,旨在改革常规单一的知识灌输形式,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卓越课堂背景下,浸润式美育开始取代传统的单一美育形式,成为学校落实新卓越课堂建设要求的重要路径之一。从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乡村学校浸润式美育的实施价值来看,“浸润式美育途径”指的是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的方法。新卓越课堂指的是从“问题”出发,让“学”走在“教”之前,转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多维度的知识并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教师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并施加不同的影响,从而达成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目标。在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乡村学校积极推进浸润式美育教育,可促使学校改革常规的教学目标,从单一关注学生知识提升转型成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促进了学校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新卓越课堂背景下的浸润式美育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学习美育知识以及应用美育知识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

二、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乡村学校浸润式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做好浸润式美育课程体系建设

在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浸润式美育在提高乡村学校育人效果中的积极作用,学校需做好对于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浸润式美育教育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浸润式美育课程体系,为后续的教学实施做好准备。在实施中,学校应引导各个学科的教师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将美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跨学科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接受到美育教育。除此之外,学校可深入挖掘当地的美育资源,例如自然资源以及民俗文化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校本美育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开展自然之美探索活动以及乡村民俗文化学习活动等,提高浸润式美育的教学效果[2]。

(二)创新浸润式美育课程实施形式

1. 活动形式

在传统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部分乡村学校由于受到落后教育理念以及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美育教育实施形式单一的问题,仅由教师为学生讲述美育知识,要求学生完成创作为主,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与趣味性均不强,是影响美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在新卓越课堂背景下,学校不仅需做好浸润式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应针对浸润式美育课程的实施形式进行创新。其中,活动形式是教师可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将浸润式美育的教育内容设计成为多样化的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学校可设计社团活动、团体比赛以及师生展演活动等,利用文体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在浸润式美育中的参与度 [3]。

2. 数字化形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技术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在浸润式美育教育的形式创新中,教师也可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开展教学,充分发挥数字化在信息展示中的优势,提高浸润式美育教学成效。在实施中,学校可积极打造美育数字资源库,收集并整理乡村中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以及学生的美育作品等资料,将所收集整理的资源制作成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形式,便于师生随时查阅与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访问资源库,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而教师可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真正促进美育教育的浸润化。

(三)加强浸润式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乡村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新卓越课堂建设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浸润式美育教育相较于常规美育教育来说在育人目标以及育人要求上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校还需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在实施中,学校需调整针对教师的培训体系,将新课标、新卓越课堂以及浸润式美育均纳入到针对教师的培训范围内,引导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浸润式培育的要求。在培训形式上,学校应将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进行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实践应用的机会,在培训中真正提高教师的浸润式美育教育能力 [4]。

结语:

做好乡村学校的浸润式美育教育不仅提高了学校的育人质量,更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新卓越课堂背景下,乡村学校在开展浸润式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需做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针对浸润式美育教育的实施形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浸润式美育在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学校新卓越课堂的形成,更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韧刚. 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24(11):20-23.

[2] 周春花, 陈胜显. 美育浸润校园: 传承本土文化的乡村中学美育场馆建设研究 [J]. 新课程评论 ,2024(4):40-49.

[3] 唐海燕, 陈捷. 城乡学校“三联动四精准五到位”体育美育帮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体育风尚 ,2022(18):98-100.

[4] 王静. 乡村美育视域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美育价值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24):86-86.

本文系 : 丰都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课题;课题编号:(FJ(906)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