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措施分析
何静
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 四川德阳 618000
引言:
初中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强、纪律管理严格、亲和力高等优势,不仅能有效弥补传统主科班主任在管理视角、管理风格和精力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还可通过合理联合其他学科,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的培养力度。由此可见,科学实施初中体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当前必须重视的方面。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班级建设
初中体育班主任在实际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率先做好重视班级建设环节。毕竟,班级建设会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理念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方法为,可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科学完善相关内容。例如,从制度建设角度来看,设计班级规章制度期间,需注重结合体育元素。以设计《班级公约》为例,可改为《班级赛事章程》,再根据学生违反班级管理的行为,提出“黄牌警告和红牌停课反省制度”。对于学习成绩优异、严格遵守纪律和保持良好运动习惯的学生,给予“MVP”称号和相应奖励。从文化建设方面来看,制定班规时,应融入坚持、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比如,将班级全员参与早操常态化,也就是学生都要加入到每天的早操活动中。所有班级主题班会、竞赛活动等,必须以小组合作形式推进,而且需要严格遵守活动规则和要求 [1]。至于班风建设方面,可设计能体现体育精神的班级口号。例如,“团结进取,超越自我”、“强健身体,立志成才”。或者,设置“荣誉角”,专门用于展示学生获得的奖项、参与比赛的照片等。
二、优化日常管理
与传统主科班主任相比,初中体育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方面,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还重视给予更多关爱。首先,实施体育活动日常化。例如,于晨读、课间等时段设置八段锦、俯卧撑和跳绳等活动。也可将周五设置为“体育活动日”,合理调整出 30-60min , 专门用于进行篮球、足球比赛。或者,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传授与运动损伤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有关的知识。其次,严抓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必须保持队列整齐,严格执行教师提出的指令。若出现未能遵守的情况,可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引导进行体育训练。比如,进行下肢力量、爆发力和敏捷训练以及练习球类技巧等,既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又可锻炼学生体魄。最后,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初中体育班主任还应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内心产生的影响。例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增加抗挫折训练。或者,为了达到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焦虑的目的,可开展团队跑步活动,即走读生可在组成小队后,根据身体素质差异,合作完成累计跑步里程。住校生则结合学校作息,制定“晨间轻松跑”、“傍晚团队跑”等策略。
三、开展多元化活动
由于初中体育教师在活动组织方面拥有突出优势,故初中体育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期间,还需积极开展多元化活动,促使学生身心均能得到有效培养。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间接力跑、拔河等。也可在课后进行三人篮球、二人排球等球类比赛。不仅能在改善学生身体素质过程中,逐渐提高团队意识,还可大幅提升班级凝聚力。然而,初中学生的发展特征各不相同,想要确保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成长,还需以体育为核心,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以“体育精神”为主题,设计绘画竞赛活动。期间,学生既能画出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内容,又可创作能体现体育精神的绘画作品。或者,设置“班级体育文化节”,具体方法为,以学期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师生对抗赛、体育知识竞答等。另外,布置“体育中的数学知识”课后作业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既能增加学生认知经验,又有利于通过了解跨学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推进家校协同
初中体育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学科权威性容易受到家长质疑,学业辅导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初中学生身心方面又会受到家庭影响。这种情况下,做好推进家校协同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优化家校沟通内容。除了要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应提供具有体育特色的数据和资料。例如,以学生一周内的短跑测试成绩为依据,生成“体能发展图谱”,并分享学生的运动视频,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团队贡献值,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身心状况,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第二,注重家长积极参与。除了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外,还需鼓励与学生共同进行“家庭运动”,便于充分彰显出自身的榜样和带动作用。比如,父亲对运动过程进行监督。母亲则依照学生的运动情况和身体素质,补充营养和能量。或者,要求家长依照实际情况,尽可能参与到亲子运动中。例如,鼓励走读生的家长每日必须完成 10min 亲子健身操。每周日带领学生进行 1 次晨跑。至于住校生的家长,应每月至少参与 1 次球类亲子运动 [2]。第三,强化家校协同质量。初中体育教师还应以互联网为媒介,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打造“家庭运动大课堂”,实时传授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知识,既能持续提升家长的思想认知,又能及时交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便于制定更精准的家校协同培养策略。
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已得到广泛推进的背景下,由初中体育教师来担任班主任,能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加深对学生身心方面的影响。所以,初中体育班主任不仅要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还应依照具体情况,科学完善班级建设、日常管理、家校协同等环节,才能将体育教师在角色定位、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便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撑。
参考文献:
[1] 邱峰 .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初中体育与健康班主任管理创新研究 [J].科学咨询 ,2024,(16):265-268.
[2] 鲍鹏灵 . 对初中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思考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46):133-135.